
典范的操守。《南齐书·高逸传序》:“若今十餘子者,仕不求闻,退不讥俗,全身幽履,服道儒门,斯逸民之轨操,故缀为《高逸篇》云尔。”
“轨操”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轨操”读作guǐ cāo,由“轨”和“操”两字组成。
2. 出处与文献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南齐书·高逸传序》:“若今十餘子者……斯逸民之轨操,故缀为《高逸篇》云尔。”此句描述隐逸之士的高洁品行,将“轨操”作为典范品德的代称。
3. 现代理解的分歧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按规矩办事,遵守纪律”,强调行为上的规范。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对字面义的引申解读。
4. 综合辨析
建议:在文学或学术场景中,建议沿用“典范的操守”这一传统含义;若涉及现代用法,需明确上下文以避免歧义。
《轨操》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词,可以指引路的规则或者指导行为的准则。它涵盖了道德、行为、行动等方面的意义。
《轨操》由轨(辶部 + 廿)和操(手部 + 勹)两个字组成。
轨的部首是辵(辶),它的笔画数是3。
操的部首是手(扌),它的笔画数是4。
轨操是一个由古代汉字组合而成的词语。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化。
《軌操》是《轨操》的繁体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轨操》这两个字的基本形状在古代相对稳定。在中国古代的字典中,它们的形状与现代基本保持一致。
1. 遵守轨操是我们的行为准则。
2. 志愿者们以良好的轨操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3. 做一个合格的公民,需要具备良好的轨操。
1. 法轨:法律的规范准则。
2. 行操:行为举止的规范。
3. 维持轨操:保持良好的行为准则。
4. 建立新的轨操:创建新的行为规范。
1. 规范:标准化、统一化。
2. 准则:行为规定、原则。
3. 规矩:行为习惯、礼仪。
1. 混乱:无法遵守规则或准则。
2. 不端:不诚实或不道德的行为。
3. 违反:违背规划或准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