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末教的意思、末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末教的解释

(1).谓后来行事的指导;未来的借鉴。《管子·山权数》:“故君无失时,无失策,万物兴丰。无失利。远占得失以为末教。”

(2).无关根本的教导。 汉 徐干 《中论·务本》:“且先王之末教也,非有小才小智则亦不能为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末教"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学术研究,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释:

一、核心释义

末教(mò jiào)指非根本的、次要的教化或学说。其中:

二、语义溯源与典籍用例

  1. 儒家语境

    常与"本教"对举,指偏离儒家根本(如仁义)的技艺或学说。

    例:《礼记·乐记》有"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之说,后世学者将技艺类教化称为"末教" 。

  2. 宗教哲学领域

    佛教、道教文献中,"末教"可指教法的末流,即偏离核心教义的支派或表面仪式。

    例:唐代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批评拘泥经文的流派为"末教之弊" 。

三、现代权威辞书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末教:

  1. 非根本的教化。
  2. 指技艺等次要的学问。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4卷第1032页

四、学术研究中的延伸

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拓展其内涵:


权威参考文献(按来源类型分类):

  1. 古籍原典

    • 《礼记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 《禅源诸诠集都序》(收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
  2. 现代辞书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3. 学术著作

    •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 李弘祺《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与反省》(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注:因古籍及专业文献的在线公开链接有限,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读秀)查阅完整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末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后来行事的指导或未来的借鉴
    这一含义源自《管子·山权数》的记载:“远占得失以为末教”,强调通过历史经验或长远规划为后续行动提供参考。

  2. 无关根本的教导
    汉代徐干在《中论·务本》中提到:“且先王之末教也,非有小才小智则亦不能为也”,指次要的、非核心的教化内容。

二、词义延伸

三、文献例证

建议结合《管子》《中论》原文进一步理解该词的语境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比热长蛇封豕叱詈穿孝撺瞒大宗点瑟雕散吊惜缔昵饭馆偾事干浄利索高抬明镜高艳给假攻膬广播卫星地面站冠屦官钱古欢故境谎说互导浇愁角难家雁静波科防恪谨寇钞马苑美猴王密密搓搓呶声呶气弄假妇人农业局辟谷墙东铅字合金轻眉劝慕屈尽曲破让道柔穰洒利森严壁垒视瞭睡椅硕臣书契松鬣随时度势痛诬丑诋晚菘乌纱香椿笑戮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