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乌纱的意思、乌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乌纱的解释

(1).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 唐 皮日休 《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序》:“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平山冷燕》第一回:“喝声未絶,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官,乌纱象简,趋跪丹墀。”

(2).泛指官帽。 清 洪楝园 《后南柯·辞职》:“想当年司宪护高牙,误军事褫乌纱,如炉王法便追拿。”参见“ 乌纱帽 ”。

(3).借指官位。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与之大夫》:“覷了这人情笑杀,可道当今底是识乌纱。”参见“ 乌纱帽 ”。

(4).黑纱织物。参见“ 乌纱髻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乌纱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依据权威词典及文化背景解析如下:


一、本义:黑色纱织物

指古代用黑色丝麻织成的轻薄织物,常用于制作服饰或头巾。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释义:"乌"指黑色,"纱"为轻细的丝麻织品。


二、引申义:古代官帽(乌纱帽)

特指隋唐至明清时期官员佩戴的黑色纱质官帽,成为官职的象征。

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明确标注"乌纱"为"乌纱帽"的简称,代表官位。
  2.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记载:乌纱帽始于东晋,唐代定为官服,明代形制为圆顶、双翅。

文化延伸:


三、象征义:官职与权力

通过借代修辞,以"乌纱"直接指代官职、权位,含社会地位内涵。

来源:《汉语借代词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收录"乌纱"为"以物代职"的典型词例。

例证:

清小说《儒林外史》第八回:"区区乌纱,不过荣身之具。"


权威参考依据

  1. 词典文献:
    •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2. 专业著作:
    • 周汛《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 贺水彬《汉语借代词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注:因部分古籍原版无在线链接,来源标注以纸质权威出版物为准,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乌纱”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1. 官员的帽子
    指古代官员佩戴的黑色纱制官帽,即“乌纱帽”。例如唐代皮日休诗句中“祗隈蒲褥岸乌纱”即描述官员形象。

  2. 官位的象征
    借代官员身份或官职,如明代文献提到“识乌纱”即指官场地位。

  3. 黑纱织物
    亦指黑色纱质材料,可用于制作头饰(如“乌纱髻”)。


二、历史演变


三、延伸用法


参考资料

以上解释综合自《汉典》、历代文献及历史考据。

别人正在浏览...

阿尔汗布拉宫班丝贝八姨避缩觇视朝行茶毘笞掠酬劳舛和串同鞮鞻氏方天戟躬敛诡饰行家生活杭颍和娶貆猪胡花豁险忽骤家丁夹杂积谗磨骨决一雌雄旷原頯然敛赀路涩氯化钠毛悚马兀马相如面壁磨塼密严南泥湾蠯蛤蠯蜃蜣螂转丸千斤闸轻很请准亲懿全行伤幸梢公饰辞时刻表衰仔殊调水精盐孙邮贪货剜肉做疮痿者不忘起乌骢无因綫脚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