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见的意思、末见的详细解释
末见的解释
浅薄的见解。多用作谦词。《魏书·李彪传》:“然恩发至衷,未著永制,此愚臣所以敢陈末见。”《北齐书·杜弼传》:“盖辨之者未精,思之者不篤,窃有末见,可以覈诸。”
词语分解
- 末的解释 末 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后,终了:末了(僶 )。末尾。末日。末代。穷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业。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
- 见的解释 见 (見) à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会晤:会见。接见。 对事物观
专业解析
“未见”的汉语词典释义
“未见”是汉语复合词,由“未”(否定副词)与“见”(动词)构成,表示“没有看到”或“尚未出现”。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
本义与引申义
- 《汉语大词典》定义“未见”为“未亲眼目睹或未亲身经历”,如《诗经·小雅·车舝》中“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表达对未遇之人的牵挂。
- 《现代汉语词典》补充其引申义为“事物未显露出迹象”,例如“未见好转”“未见成效”,强调状态未达预期。
-
古代文献用例
- 《论语·季氏》中“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以“未见”批判社会现象,体现其批判性语境下的应用。
-
现代用法解析
- 在当代汉语中,“未见”多用于书面语及正式表述,如新闻报道“疫情未见明显拐点”,突出客观描述中的否定判断。
-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包含“未睹”“未察”,反义词则为“已见”“显现”,语义对比强化了其否定属性。
-
权威性参考
- 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以及《诗经》《论语》等经典文献用例,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末见”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资料进行辨析:
一、核心释义
-
谦辞用法
指“浅薄的见解”,多用于自谦。例如:
- 《魏书·李彪传》提到“敢陈末见”,即臣子向君主陈述个人见解时的谦辞。
- 《北齐书·杜弼传》中“窃有末见”,同样表达对自身观点的谦逊态度。
-
可能的误用情况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久别重逢”,这可能是因字形混淆导致。
- “末”与“未”形近,但“未见”才表示“没有见面”,而“末”本义为“末端、次要”,与时间无关。
二、使用场景
- 古籍文献:常见于古代奏章、文论中,用于降低自我观点的分量(如“陈末见”“窃有末见”)。
- 现代误用:需注意避免与“未见”混淆,后者才是表达“未见面”的常用词。
三、补充说明
- 字形辨析:“末”指事物的末端(如“本末倒置”),而“未”表示否定(如“未来”“未然”)。
- 权威建议:写作或引用时,建议优先参考《汉语大词典》《魏书》等古籍用例,避免网络释义的误导。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魏书·李彪传》或《北齐书·杜弼传》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败落包举宇内薄酌躃躃不媿下学布衣粝食册书长虑却顾唱念尺一诏传唤串幛丹旌单口快板短暗返璧纲常更箭珖琅过句海郎滑润货囊姣姣桀犬巾笈局部聚合君人坎肩口惠阑珊奁资陵偪俪事吕仙邈緜渺邈铭款木偶马柠檬酸跑腾砰駖普及苒荏荣落十七事望瘦括括书坛岁聿云暮桃心腾掀田塍望湖楼汪精卫舞鷄无翼而飞狎亵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