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渺邈的意思、渺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渺邈的解释

久远;广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 炎 皥 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 唐 吴筠 《高士咏》序:“太初渺邈,难得而详。” 宋 孔平仲 《杨大年喜朝京阙》诗:“七 闽 波渺邈,双闕气巖嶢。” 明 史璧 《刻<颜氏家训>序》:“夫振古渺邈,经残教荒,驯至于今,变趋愈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渺邈”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韵味的形容词,通常用来形容空间或时间上的遥远、难以触及。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渺”指水面辽阔、微小难见,“邈”则表示距离长远、久远未及,二者组合后强化了“遥远而模糊”的核心语义。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渺”最早见于《庄子·秋水》中“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隐含细微与广袤的双重特性;“邈”在《楚辞·离骚》中已有“邈邈”叠用,表时间或空间上的绵延感。两字结合后,既可用于物理空间(如“渺邈山河”),也可描述抽象概念(如“音信渺邈”)。

在文学作品中,该词常与“烟波”“云海”等意象结合,例如宋代词人柳永《八声甘州》中“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一句,便通过“渺邈”烘托游子思乡的苍茫心境,体现出词汇的抒情张力。现代汉语使用中,其语义逐渐扩展至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目标难以实现,如“理想渺邈”“真相渺邈”等表达方式。

权威辞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别标注其书面语属性,建议在正式文本中使用。近义词“渺茫”“迢递”与之存在细微差异:“渺茫”侧重不确定性,“迢递”强调具体距离,而“渺邈”更突出时空双重维度的深远模糊感。

网络扩展解释

“渺邈”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iǎo miǎo,主要用于形容时间或空间上的久远、广远,带有悠远而难以触及的意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时间久远
    指年代、历史等遥远漫长,难以追溯。例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中“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即形容炎帝、伏羲时代的事迹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考究。
  2. 空间广远
    形容地域辽阔或距离遥远。如柳永《八声甘州》中“望故乡渺邈”,表达故乡遥不可及的怅惘。

二、文献用例


三、近义词与辨析


四、用法建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文心雕龙》《全宋词》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安所边涯碧墀鄙吝伯姬不受欢迎的人采菱曲残山剩水长永禅机城阻沉重道边苦李达要斗南短传端然烦聩凡桃俗李风尘仆仆瓜分豆剖观覰管治豪壮黑头虫洪胄浣濯见今吉皇寄灵拘谫苦谏浪涛冷嘲热讽捩柂林浪聋俗绵上冥贶命运多舛木刀鹏张巧妙秋潮曲锡瑞霞三尺玉沙幕生酒神谟庙算事典时进食钱受戮嵩阳淘物望梅万衆一心无疵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