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常的意思、纲常的详细解释
纲常的解释
[three main-stays and five constant virtues] 三纲五常的简称
那一个欺心失礼仪,这一个变脸没纲常。——《西游记》
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宋史·叶味道传》
详细解释
“三纲五常”的简称。封建时代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仁、义、礼、智、信为五常。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古今有不可亡之理。理者何?纲常是也。”《宋史·儒林传八·叶味道》:“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是皆毕命於纲常,流芳於后世也。”《红楼梦》第一○二回:“ 探春 倒将纲常大体的话説的 寳玉 始而低头不语,后来转悲作喜,似有醒悟之意。” 叶圣陶 《倪焕之》二十:“被重新估定而贬损了价值的,要算往常号称‘国粹’的纲常礼教了。”
词语分解
- 纲的解释 纲 (綱) ā 提网的总绳。 事物的关键部分:大纲。纲领。纲目。纲要(.提纲;.概要)。 中国从唐代起转运大批货物所行的办法:一纲(把货物分批运行,每批车辆船只的计数编号)。花石纲。生辰纲。 生物学分
- 常的解释 常 á 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 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网络扩展解释
“纲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伦理体系,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纲常”是“三纲五常”的简称,指封建社会规范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
二、具体内涵
-
三纲
- 君为臣纲:君主是臣子的行为准则
- 父为子纲:父亲是子女的行为准则
- 夫为妻纲:丈夫是妻子的行为准则
(源自《白虎通义·三纲六纪》)
-
五常
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出自东汉王充《论衡·问孔》)。
三、历史背景
- 宋代周密《齐东野语》提出“纲常为古今不可亡之理”,《宋史》记载学者叶味道主张“正纲常以励所学”,反映其对社会伦理的深刻影响。
- 明代《醒世恒言》等文学作品通过情节展现纲常对家庭伦理的约束。
四、应用与影响
- 朱熹故乡徽州等地将纲常作为日常行为规范
- 成语“纲常扫地”形容伦理崩坏,如《东周列国志》记载君臣失序的案例
- 元代许衡强调“纲常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五、现代视角
作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纲常虽在历史上维护了等级秩序,但“夫为妻纲”等观念已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当代更多从历史研究角度分析其文化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纲常(gāng cháng)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有着深刻的含义和历史背景。现在,我将为您解释纲常的意思,并提供有关它的一些相关信息。
《纲常》这个词的意思是“原则”或“准则”。它指的是规定或约束人们行为和思考的基本原则。它强调了稳定、守纪律和守法则的重要性。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纲常》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其中,“纲”(gāng)这个字的部首是纟(sī),它的笔画数是6。而“常”(cháng)这个字的部首是巾(jīn),它的笔画数是11。
关于《纲常》这个词的来源,它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后来流传到了现代汉语中。它的意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但核心概念始终是保持稳定和秩序。
至于繁体字,纲常在繁体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差别。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但《纲常》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并没有明显变化,基本保持了现代的形态。
让我给您举一个关于《纲常》的例句。比如,“遵守道德法规是社会纲常的基础”。
纲常这个词可以组成其他词语,比如纲纪、常规等。这些词语都跟纲常有一定的关联性。
至于近义词和反义词,与纲常相近的词语有准则、原则等,这些词语均强调规范和规定。而相反的词语可能是无纲无常,即指没有明确准则的状态。
我希望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纲常》这个词语。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襞绩兵连祸结不耦插曲串亲戚初程春妇逗趣儿锋綫附灵告罄管响挂千含经涵渍怙恶不悛狐藉虎威昏天黑地惑变境宇积日絫久虮子坎男扣克两忙税沥恳历历在目瞵盼旅醻慢易杪黍冥赜撚钱偏弦朴击轻就青年会亲吏耆训曲胤三青子奢放摄魂神检説不去蜀艇数一数司会酸冷随份子索强似天道酬勤天幕团瓢万众问肯文娱无章闲服邪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