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徽纆。繩索。《漢書·遊俠傳·陳遵》:“﹝瓶﹞酒醪不入口,臧水滿懷,不得左右,牽於纆徽。” 顔師古 注:“纆徽,井索也。” 宋 司馬光 《又和并寄楊樂道》:“動為纆徽牽,何當執壽巵。” 清 周亮工 《淚》詩之一:“纆徽連雨濕,薦草滴霜殘。”
(2).木工所用的繩墨。 唐 韓愈 《送區弘南歸》詩:“我念前人譬葑菲,落以斧引以纆徽。” 朱熹 注:“纆徽謂木工所用之繩墨也。”
“纆徽”是一個古代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綜合解析:
繩索
木工繩墨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漢書》、朱熹注及文字學考據,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語境,可參考《說文解字》或《古代漢語詞典》。
《纆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纆:系住船的繩索;徽:表示身份、職位的标志”,合在一起,表示通過标志或者标記來表示船隻的身份、職位等。
《纆徽》的拆分部首是“纟”和“彳”,分别表示紡紗和行走。它的總筆畫數是23畫。
《纆徽》是從古代漢字演變而來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的典籍《三國志·魏志·裴松之傳》中的記載。
《纆徽》在繁體中的寫法和簡體一樣,不會有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通常沒有統一的标準,會有一些變體。但在大體上,古時候的《纆徽》與現代的寫法相似,沒有太大的差别。
1. 這艘船的《纆徽》非常醒目,表示它是我們船隊的旗艦。
2. 每個職位在船上都有對應的《纆徽》,以示身份和職責。
3. 船長右臂上的《纆徽》上有三個星星,代表他是船隊的高級指揮官。
纆繩、徽章、身份徽章、軍銜徽章等。
徽記、标志、标記、識别标志等。
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