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诚恳恭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 班固 之祀 濛山 ,祈祷之诚敬也; 潘岳 之祭 庾妇 ,奠祭之恭哀也。”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三折:“小生等待许久,不见贤士到来,蔬食薄味,与贤士饯行,略表诚敬之心也。” 许地山 《危巢坠简》一:“表示他底诚敬的不是剑,也不是旗,乃是把他全副身心献给国家。”
(2).忠厚端肃。 唐 柳宗元 《安南都护张公志》:“易皮弁以冠带,化姦宄为诚敬,皆用 周 礼,率由 汉 仪。”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 信可 讳 錡 , 永福 人,诚敬而疏通,博学而和粹。”
(3). 程 朱 学说中所谓存诚与居敬的并称。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 欧公 《寄常秩》诗云:‘笑杀 汝阴 常处士 ,十年骑马听朝鸡。’ 伊川 云:‘夙兴趋朝,非可笑事, 永叔 不必道。’夫诗人之言,岂可如是论哉! 程子 之诚敬,亦已甚矣。”
“诚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尤其在儒家思想中具有深刻内涵。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诚恳恭敬
指待人处事时内心的真诚与外在的恭敬态度。例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提到班固祭祀时“祈祷之诚敬也”,强调对神明的虔敬。现代学者许地山也描述“诚敬”是“全副身心献给国家”的精神。
忠厚端肃
形容品性正直庄重。唐代柳宗元在《安南都护张公志》中称张公“化姦宄为诚敬”,即通过诚敬感化奸邪之人。
在程朱学说中,“诚敬”是“存诚”与“居敬”的并称,被视为修身养性的核心方法:
当代学者将其总结为“立身处世的方法”,强调“不欺人”与“不欺己”的统一,以及“专一勤勉”的实践精神。
“诚敬”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哲学理念,贯穿于传统伦理与个人修行的各个方面。
巴尔干半岛抱佛脚奔电辩正摽戒兵难摈畔不经意不女才人书会财政撦鼓夺旗乘权臣官冲缓丑徒词采赐沾殿呵抵押品芳花覆伞垢面官搨画瓶灰不济回斜家烦宅乱疆土交镝骄稳金明门金燕酒窖决嫌力屈计穷漏子捏酸逆子怕不鳑头千急牵绵钱注情投意合七真堂麴滓如痴如狂身后识方干霜枫水瓮踢秃梯子兔鹘稳拿无处武汉大学馅儿饼攕攕携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