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摩诃至那的意思、摩诃至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摩诃至那的解释

古代 印度 人对我国的尊称。摩诃,犹言大。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当此东北数万餘里, 印度 所谓 摩訶至那国 是也。”亦称“ 摩訶震旦 ”。《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 贞观 十五年……帝命云骑尉 梁怀璥 持节慰抚, 尸罗逸多 惊问国人:‘自古亦有 摩訶震旦 使者至吾国乎?’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 摩訶震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摩诃至那"是佛教典籍及古代汉译文献中使用的梵汉合璧词,由梵语前缀"摩诃"(mahā)与古印度对中国的称谓"至那"(Cīna)组合而成。该词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1. 词源解析

    "摩诃"在梵语中意为"大、伟大",常见于佛教术语(如"摩诃衍"指大乘佛教),《汉语大词典》收录其释义为"梵语译音,有大、多、胜三义"。"至那"是梵语"Cīna"的音译变体,原指中国或中原地区,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印度戒日王称中国为"至那",其词源可追溯至古波斯语对"秦"的称呼。

  2. 核心语义

    复合词整体含义为"伟大的中国",特指佛教东传过程中印度对中原王朝的尊称。北宋《册府元龟》记载天竺国书有"摩诃至那王"的称谓,体现古代印度对中华文明的认知。

  3. 语用演变

    该词在元明时期逐渐被"震旦"(Cīnasthāna)取代,清代《钦定西域同文志》指出"至那"与"支那"同源,但佛教语境中多保留褒义色彩,与近现代日语借用"支那"产生的语义偏移形成对比。

  4. 权威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摩诃至那”是古代印度对中国的尊称,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分析如下:

词义解析

  1. 词源构成

    • “摩诃”(梵语:Mahā)意为“大”,表达尊崇之意;
    • “至那”(梵语:Cīna)是古代印度对中国的音译,源于“秦”的发音演变。
  2. 整体含义
    该词直译为“大中国”,是印度古代文献中对中国的尊称,体现对中华文明地域辽阔、文化昌盛的认可。

历史文献佐证

文化背景

这一称呼反映了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的密切。印度通过丝绸之路和佛教传播了解中国,以“摩诃”表达对中华文明的敬意,类似欧洲称中国为“Seres”(丝国)的尊崇视角。


若需进一步了解梵语中对中国的其他称谓(如“震旦”“支那”),可查阅《大唐西域记》原文或印度古代史籍。

别人正在浏览...

襃斜道不嗄不道得充电充馁殂殒等情据此点苔彫胡调烹二协法鞭风火风雪夜归人戈比榖桑何啻合任蟥蛢嘉名基础教育极化兢严金徽剧汉剀拂裤管镂身灭息暮世南庭牌手砰隐偏裨骈植颦蛾破业七声忍丑戎路融液山高水长霜瓦熟料死问诵数素情谈兵特故绨椠通黄外遇五湖四海午间香被仙羽仙姿玉质宵禁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