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海渎的意思、海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海渎的解释

泛称江海。 南朝 梁 沉约 《梁雅乐歌·諴雅》:“出尊祗,展诚信,招海瀆,罢岳镇。”《北史·隋纪上·文帝》:“车驾至自东巡,望祭五岳海瀆。” 唐 萧倣 《享太庙乐章》:“海瀆常宴,波涛不扬。” 宋 苏舜钦 《粹隐堂记》:“海瀆之广,山壑之邃,不能以自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海渎,汉语复合词,由"海"与"渎"二字构成。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渎"本义为沟渠,《说文解字·水部》载:"渎,沟也",后特指独流入海的江河。古代将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并称"四渎",《礼记·王制》记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可见其祭祀地位。

在词义组合中,"海渎"包含双重指向:

一为地理学概念,指代海洋与江河的整体水系,如《宋史·河渠志》载"海渎之利,关乎国计民生";二为宗教祭祀对象,古代将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与四渎并列为国家祀典,《唐会要》卷二十二明确记载"立春祭东海于莱州,立夏祭南海于广州,立秋祭西海、河渎并于河中府,立冬祭北海、济渎并于孟州"的祭祀制度。

该词在文献中多用于描述水域系统治理或祭祀礼仪,如《元史·祭祀志》载"海渎代祀,自中统二年始",体现了古代中国"山川岳渎"的完整祭祀体系。现代语境中,"海渎"一词常见于水利史研究及宗教文化论述,具有鲜明的中华文明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海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文化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词义

“海渎”指泛称江海,即广泛代指海洋、江河等水域。该词由“海”(靠近大陆的水域)与“渎”(原指小沟渠,后引申为河流)组合而成,强调对水系的统称。


文献例证

该词在古代典籍中多用于祭祀或自然景观描写:

  1. 南朝梁·沈约《梁雅乐歌·諴雅》:“出尊祗,展诚信,招海瀆,罢岳镇。”(通过祭祀江海与山岳祈求安定);
  2. 《北史·隋纪》记载隋文帝“望祭五岳海瀆”,体现古代帝王对山川江海的祭祀传统;
  3. 宋代苏舜钦在《粹隐堂记》中以“海瀆之广”形容水域辽阔,突显自然之宏大。

文化内涵

部分文献(如)提到“海渎”与道家文化相关,作为“道家奇观之一”,可能指向对水底世界的神秘化想象,但这一解释未见于主流典籍,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海渎”核心含义为泛指江海水域,常见于古代祭祀与文学描写,可能承载部分宗教或哲学意象。如需更详细文献出处,可参考《北史》《梁雅乐歌》等古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哀惧哀壮敖戏百口边墙不着调鹑贲窜伏榱题點銅壺二满三平鹅帖方足熢燧福祚刚讦歌人骨鲠之臣固护贵获毁慕活期假借兼涂僭易竟天精曜乩盘咔啦勑身狼毫俪句灵隽理证礼中禄使穆护砂匿讳乾象乞鞠青雉曲破渠疎人上神域视如土芥诗章守真说不了松放诵书素壁铁火轮徒说玩笑文摊衔指西陲谿徼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