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oint virtuous and able man] 荐举贤能的人
(1).谓进荐贤能之士。《周礼·春官·大司马》:“进贤兴功,以作邦国。” 贾公彦 疏:“进贤,诸臣旧在位有德行者并草莱有德行未遇爵命者,进之使称才仕用。”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上蔽人主之明,下杜进贤之路。” 宋 苏舜钦 《乞纳谏书》:“夫纳善进贤,宰相之事。” 刘师培 《文说·宗骚》:“莫不进贤退恶,据事直陈,此《春秋》之精义也。”
(2).古冠名。《晋书·礼志下》:“ 汉顺帝 冠,又兼用 曹褒 新礼,乘舆初加緇布进贤,次爵弁、武弁,次通天,皆於 高 庙,以礼謁见 世祖 庙。” 明 高启 《赠治冠梁生乞作高子羔旧样》诗:“进贤峩峩在头上,此物须当付卿相。”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进贤,羣臣冠也。”参见“ 进贤冠 ”。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平道西一星曰进贤,主卿相举逸才。” 元 耶律楚材 《西域和王君玉》之八:“休将真宰陪司命,莫使明星动进贤。”注:“司命,星名;进贤,星名。”参见“ 进贤星 ”。
进贤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与内涵如下:
进贤(jìn xián)为动宾结构短语:
示例:
《周礼·夏官·大司马》:「进贤兴功,以作邦国。」(意为举荐贤才、奖励功臣,以振兴国家。)
古代选官制度
「进贤」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实践之一,与察举制、科举制等选才机制紧密关联。例如:
政治伦理内涵
在传统政治文化中,「进贤」被视为君臣的共同责任:
地名应用
进贤县:隶属于江西省南昌市,地名源于历史典故。南宋时期,此地因「进贤镇」得名,寄托「荐引贤才」之意(参考《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姓氏源流
进贤氏:罕见复姓,源于周代官职「进贤冠」的司职者,后以官为氏(见《姓氏考略》)。
“进贤”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进贤”指选拔或推荐有德才的人进入朝廷或组织,使其为国家或团体贡献才能。该词由“进”(向前、向内)和“贤”(有德才者)组成,强调通过举荐机制提升人才。
荐举贤能之士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司马》:“进贤兴功,以作邦国。”,意为通过选拔贤才来振兴国家。古代宰相、官员常以“进贤”为职责,如宋代苏舜钦提到“纳善进贤,宰相之事”。
古冠名
汉代的一种冠冕,如《晋书》记载,汉顺帝加冕时曾使用“緇布进贤”冠。
星名
古代天文学中,指代主掌举荐人才的星辰。《晋书·天文志》提到“进贤星”象征卿相举荐贤才。
如需查看更多历史文献或完整信息,可参考《周礼》《晋书》等古籍或相关地方志。
安食巴戟巴劫巴子被褥崩溃鼻洞逋债才说齿耄锄梃德容兼备點用递禅二唱繁旉分遣哥升节涵衍好感烘炉坏字昏醟贱凌继发症遽戚榼榼啐啐可巧可喜爁炎劳损沦夷麦秋尿炕溺溲平渥批判现实主义批削乔公道青骢马启涂权阉仁义君子认影为头如初扫地以尽绳梯神视事修瘦容说七说八死里逃生所图桐帽童妙頽剥屯坞晚近无行止无颜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