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秘书监的意思、秘书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秘书监的解释

官名。 东汉 桓帝 时设置, 南北朝 末期以后为秘书省之长官,掌邦国经籍图书著作等事, 明 废。参阅《初学记》卷十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秘书监是中国古代掌管国家典籍文书的重要官职,始设于东汉,延续至元代,其职能与地位随朝代更迭有所演变,以下从历史文献角度分述其核心含义:


一、官职起源与职能定位

秘书监初设于东汉桓帝时期(约公元2世纪),主管宫廷藏书与文书档案。《后汉书·百官志》载:“秘书监一人,秩六百石,掌典图书、秘记。”其职责包括整理典籍、修撰国史、保管重要文献,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兼档案馆负责人。


二、魏晋至唐代的职能扩展

  1. 典籍管理中枢

    魏晋时期,秘书监统辖秘书丞、秘书郎等职,总领国家藏书校勘。唐代沿袭此制,《唐六典》卷十明确其“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下设著作局掌管修史,成为文化事业的核心机构。

  2. 参与学术编撰

    唐代秘书监常领衔大型文化工程,如魏徵任秘书监时主持编修《隋书》,虞世南参与编纂《北堂书钞》,凸显其学术领导地位。


三、宋元时期的演变与废止


四、历史地位与文化影响

秘书监作为延续千年的文职要员,不仅保障了中华典籍的传承(如唐代收藏图书达八万余卷),更推动了史学、文学的发展。其名称中的“秘书”原指秘藏文献,与现代“秘书”职务含义截然不同,反映了古代文献管理的特殊性。


文献参考来源:

  1. 《后汉书·百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唐六典》卷十(广雅书局刻本)
  3. 《旧唐书·职官志》(百衲本二十四史)
  4. 《元史·百官志》(国家图书馆藏明洪武刻本)

(注:因古籍原文链接稳定性不足,此处仅标注文献来源,未提供电子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秘书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及机构,其历史演变和职能如下:

  1. 起源与设立
    秘书监始设于东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年),最初隶属太常寺,负责管理国家图书典籍。魏文帝曹丕时期重新设立,专管艺文图籍,隶属少府,后并入中书省。

  2. 职能与地位
    作为专掌国家藏书、编校及修史的机构,秘书监在隋唐宋三朝发展为秘书省,主官为秘书监,官秩从三品,地位与宰相(正三品)相近,被视为天下文人的象征。其职能包括管理皇家典籍、编修史书,类似明清时期的翰林院。

  3. 历史演变

    • 晋朝:改称秘书寺,设秘书卿等职,统辖著作局。
    • 隋唐:曾短暂改称“太史”或“秘书省令”,后恢复旧制。
    • 宋元:延续秘书省制度,西夏、金朝亦设此职。
    • 明朝:废除秘书监,相关职能并入其他机构。
  4. 其他含义
    现代语境中,“秘书监”也被引申为秘书长或秘书职位的代称,但这一用法多见于文学或非正式场合。

秘书监作为古代文化管理核心机构,存续约1500年,对典籍整理、文化传承起到关键作用。其职能和地位随朝代更迭变化,最终在明代退出历史舞台。

别人正在浏览...

案犯白端白房子必然与自由博通经籍畅行无阻彻膳冲澹筹厝出乎反乎淳人得彩丢丁斗抟锋协更令明号公析贵功钴鉧滚珠轴承红楼梦纮綖兼葭艰难玉成见前九鲤湖寄远急中生智客中寇势口诛笔伐蓝袍列曹李猫凌兢历图六臣旒旗男相女陴袢溽陂陀千帆竞发千思万想倾躁韶和社副社友硕望宿德苔纸腾欢亭亭款款铜洗铜牙利屯街塞巷维错限难笑傲风月犀橹心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