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名。 东汉 桓帝 时设置, 南北朝 末期以后为秘书省之长官,掌邦国经籍图书著作等事, 明 废。参阅《初学记》卷十二。
秘书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及机构,其历史演变和职能如下:
起源与设立
秘书监始设于东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年),最初隶属太常寺,负责管理国家图书典籍。魏文帝曹丕时期重新设立,专管艺文图籍,隶属少府,后并入中书省。
职能与地位
作为专掌国家藏书、编校及修史的机构,秘书监在隋唐宋三朝发展为秘书省,主官为秘书监,官秩从三品,地位与宰相(正三品)相近,被视为天下文人的象征。其职能包括管理皇家典籍、编修史书,类似明清时期的翰林院。
历史演变
其他含义
现代语境中,“秘书监”也被引申为秘书长或秘书职位的代称,但这一用法多见于文学或非正式场合。
秘书监作为古代文化管理核心机构,存续约1500年,对典籍整理、文化传承起到关键作用。其职能和地位随朝代更迭变化,最终在明代退出历史舞台。
《秘书监》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词组成:秘书和监。秘书指的是担任高级官员工作秘书的人,通常负责处理文件、记录会议内容以及安排日程等工作。而监指的是监察、监管的意思。因此,《秘书监》可以理解为监管秘书工作的职位。
《秘书监》的部首是⺡(隹)和⺆(立),拆分成笔画可以分为9画。
《秘书监》一词源于古代官制。在中国古代,朝廷中设立了各种监察和监管的官职,而监察秘书工作的官职就成为了《秘书监》。
《秘书监》的繁体字为「祕書監」。
在古代汉字书写方式中,《秘书监》的字形可能会略有差异。古代汉字有许多变体,不同朝代和地区对字形进行了不同的改变。但整体来说,字形基本保持一致。
1. 他是************人的秘书监。
2. 请把这份文件交给秘书监。
秘书长、秘书处、监察、监管。
秘书主任、秘书官。
监所、秘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