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胆的意思、心胆的详细解释
心胆的解释
(1).心和胆。常以喻胆量。《三国志·魏志·锺会传》:“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以破故也。”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近世未有心胆既强,声势方稳,而能自引去者。”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你一定要买,也该回来和你爹商酌商酌嘛。你心胆太大了。”
(2).指心。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四折:“至今説起,俺这心胆还是磕扑磕扑的跳。”
(3).心志。《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
词语分解
- 心的解释 心 ī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
- 胆的解释 胆 (膽) ǎ 人或某些动物体内器官之一,在肝脏右叶的下部:胆囊。苦胆。胆固醇。肝胆相照(指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 不怕凶暴和危险的精神、勇气:胆量。胆气。壮胆。胆魄。胆大妄为(唅 )。 装在器物内
专业解析
"心胆"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定义为:"心脏和胆囊,借指胆量和意志"。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呈现双重含义:
一、生理本义
指人体心脏与胆囊的并称,《黄帝内经》记载"心主神明,胆主决断",二者协同作用维持生命体征。医典《金匮要略》强调"心胆之气相通",构成传统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生理概念[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二、文学引申义
- 胆识气魄:如《宋史·李纲传》"忠义之气,可使心胆俱裂",突显刚毅品格;
- 情感核心: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暗喻游子思乡心胆;
- 精神寄托:成语"心胆相照"形容至诚相交,《汉语成语考释词典》收录该词为友谊最高境界的表达[来源:中华书局《汉语大词典》]。
该词常见于"心胆俱裂""剖心析胆"等成语,现代多用于形容重大事件中的心理状态,如:"抗震英雄的事迹令人心胆震撼"。
网络扩展解释
“心胆”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胆量、勇气
- 解释:以“心”和“胆”的生理器官代指人的胆识与魄力,强调面对困难时的果敢态度。
- 例句:
- 《三国志·魏志·锺会传》提到败军之将“心胆已破”,形容因恐惧失去勇气。
- 柳青《创业史》中批评“心胆太大”,指行事过于鲁莽。
二、引申含义:内心情感
- 解释:直接代指“心”,反映内心的情绪波动或深层感受。
- 例句:
- 元杂剧《气英布》中“心胆还是磕扑磕扑的跳”,生动描绘紧张心理。
- 现代例句“风吹草动心胆颤”形容因外界变化产生不安。
三、扩展含义:心志、志向
- 解释:指人的意志或共同目标,常见于历史文献。
- 例句:
- 《后汉书》中“同心胆共举功名”,强调志同道合。
- 故事典故中虞姬以“心胆相照”激励项羽,突显意志与决心的结合。
使用建议:
- 文学创作中,可通过“心胆俱裂”“心胆俱寒”等成语增强画面感。
- 日常语境多用于形容极端情绪(如恐惧或勇敢),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高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霭露啊唷奔流熛矢兵卫比拼裁察惨狱成串吃得住驰空斥卖断葘多伦多大学多头分非封拜个把梗调公衮国企还复海蓝惠康火煤子接要捷直精化警健救应觉关昆丘理鬓李家率口谬理蓦头木祚盘溢潜科学秦余望仁洽宂迫荣宴桑谷山例省鉴深险市楼实用性衰罢竖刁死模活様徒唤奈何望夫歌往烈遐畿虓呼小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