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蒹葭。芦苇。比喻柔弱微贱者。 明 陆采 《怀香记·毕姻封锡》:“情缘契合夸占凤,兼葭上倚乔松。”
“兼葭”是“蒹葭”的误写或通假形式,出自《诗经·秦风》,具体解释如下:
植物属性
“蒹葭”指初生的芦苇,其中“蒹”为未长穗的芦苇,“葭”为初生的芦苇。二者常合称,泛指水边生长的芦苇,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比喻意义
因芦苇柔弱且生于水边,古人用“蒹葭”比喻身份卑微或处境艰难的人,如“兼葭倚玉树”(喻微贱者依附高贵者)。
《蒹葭》是《诗经》中的经典诗篇,通过描绘秋日芦苇、白露、流水等意象,表达对“伊人”的执着追寻与求而不得的怅惘。诗中“在水一方”的意境,既象征爱情中的阻隔,也被引申为对理想、人生目标的追求。
如需进一步了解《蒹葭》全文及赏析,可参考《诗经》原典或权威注释版本。
兼葭(jiān jiā)是一个意义丰富的词汇,它有多种含义和用法。
兼葭的拆分部首是艸,由“八”和“口”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0画,由于没有繁体字,所以繁体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与简体字相同。
兼葭的来源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相关。兼指同时,葭指芦苇。指的是在田地中同时种植两种不同的庄稼。在古代农业社会,这是一种常见的种植方式,可以增加农田的产量并丰富农民的收获。
由于兼葭属于新造字,所以没有对应的繁体字。
根据古籍记载,兼葭在古时候的写法如下:“兼葭”。
1. 他在自家的田地里兼葭玉米和大豆,提高了产量。
2. 这座城市的农田兼葭水稻和小麦,实现了多元化农业。
兼葭是两个具有独立含义的汉字组成的词,没有与之相关的词组。
与兼葭意思相近的词汇有:并种、交错种植。
与兼葭意思相反的词汇是:单作、分割种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