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李猫的意思、李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李猫的解释

(1). 唐 李义府 的外号。《旧唐书·李义府传》:“ 义府 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故时人言 义府 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明 王世贞 《鸣凤记·世蕃奸计》:“笑里藏6*刀胜 李猫 ,偏宜相府为爪牙。”

(2). 唐 李林甫 的外号。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荒唐·章惇为猫》:“ 林甫 口蜜腹剑,谓之‘李猫’。”

(3). 南唐 李德来 的外号。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咏戏具》“二 李 当年应媿尔”原注:“ 唐 李义府 、 南唐 李德来 俱号‘李猫’。”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李猫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李猫是汉语中具有特殊历史语义的别称称谓,其核心含义指向唐代权臣李义府的性格特征。以下为词典学角度的系统解释:

  1. 词义溯源

    据《旧唐书·李义府传》记载,李义府因"貌柔恭,与人言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来源:《旧唐书》卷八十二)。该称谓通过动物隐喻,生动描绘其表里不一的性格特质。

  2. 语义构成

    在汉语构词法中,"李"作为姓氏限定词,"猫"作为喻体,形成"姓氏+动物喻体"的复合式称谓结构。这种构词方式常见于中国古代人物绰号系统,如"许虎""来牛儿"等同类称谓(来源: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

  3. **语义演变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6043页明确释义:"李猫,唐李义府的绰号。谓其柔中有害,如猫之外示温驯而藏利爪"。该词在宋元话本中扩展出"笑面虎"的引申义,明代《万历野获编》已将其列为经典人物代称。

  4.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收录该词条,但在《古汉语称谓词谱》等专业辞书中仍作为历史专名保留。当前主要见于唐代历史研究及成语典故类工具书,在文学创作中偶作借喻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李猫”是历史上对三位人物的贬义外号,均以“猫”暗喻其表面温顺、实则阴险的性格特征。具体解释如下:

1. 李义府(唐朝)
最著名的“李猫”指唐高宗时期宰相李义府。据《旧唐书》记载,他表面温和恭谦,常带笑容,但内心阴险狠毒,时人评价其“笑中有刀”,又因“柔而害物”的特性被比作猫,故称“李猫”。明代王世贞在戏剧《鸣凤记》中亦用“李猫”讽刺其两面派行为。

2. 李林甫(唐朝)
唐玄宗时期权相李林甫同样被称为“李猫”。他因“口蜜腹剑”的伪善手段闻名,明代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明确提到这一别称,强调其表面友善、背地构陷的特点。

3. 李德来(南唐)
南唐官员李德来也被冠以“李猫”之名,但史料记载较少,仅部分词典提及,具体事迹不详。

词义解析
“猫”在此处为隐喻,突出人物外表温顺无害、内在狡诈阴险的矛盾形象,与“笑面虎”等词类似,常用于批判伪善权臣。该词多见于史书及文学作品,现代使用频率较低。

别人正在浏览...

安生服业邦组鳖化比拼不获命碜磕磕嗔拳川馆大节不夺诞育二宋蜂扇螘聚负局先生嘎达梅林干花嚎啕大哭红兵画论洄纠火箭炮鲛馆箕瓢钜帙口音魁杰辽霫鹿卢榜芒刺在背毛寳放龟没帐得算梅蒸萌萌哒濛瀎谋野泥沟怒谴瞥地浅缪汧雍凄歌弃远赏要摄化省易说不来太霄韬真汀泞听阈惕隐同床各梦通驿碗筷微察秋毫五朵云无辜鸟无岁舷边详载心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