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横赋的意思、横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横赋的解释

(1).额外的赋税。《新唐书·李珏传》:“﹝ 珏 ﹞迁 河阳 节度使,罢横赋宿逋百餘万。”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三:“州无水患,而民无横赋。” 清 顾炎武 《文林郎贵州道监察御史王君墓志铭》:“君虽处閒职,而时在上前陈中外大计,其详不得闻,大抵以去横赋、戢悍卒、固民心为急。”

(2).指强征赋税。 宋 秦观 《财用下》:“横赋彊市取之於百姓,非治财之善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郡邑多横赋於民,大为东南之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横赋(hèng fù)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指统治者强行征收的苛捐杂税,具有强制性、非正当性的特征。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横”的本义

    “横”本指与地面平行的方向(《说文解字·木部》),引申为“蛮横、暴虐”。在“横赋”中,“横”强调违背法度、强行征敛的行为性质,如《汉书·食货志》载“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即指此类暴敛。

  2. “赋”的税收属性

    “赋”原指田税(《周礼·地官·大司徒》),后泛指税收。而“横赋”特指超出法定标准、无节制的盘剥,如《资治通鉴·唐纪》中“州县横赋,民多流亡”的记载。


二、历史背景与社会影响

  1. 暴敛的典型表现

    横赋常见于王朝衰世,官吏借军需、赈灾等名目加征,如唐代“两税法”后杂税泛滥,宋代“经制钱”“总制钱”等附加税层层叠加,均属“横赋”范畴《宋史·食货志》

  2. 社会矛盾的催化剂

    横赋直接导致农民破产逃亡,如《旧唐书·李渤传》载:“渭南县长源乡本有四百户,今才百户……皆由聚敛之臣剥下媚上。”历代农民起义多与横赋相关,如明末“闯王”李自成因“催科苛急”而举事。


三、文献佐证

  1. 古代政论中的批判

    北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直言:“暴敛横赋,民不堪命。”

    清顾炎武《日知录·财用》痛斥:“横赋繁役,力竭财殚。”

  2. 史书中的典型案例

    《新唐书·食货志》载唐德宗时“搜市廛以充羡余”,官府强夺商民财物充税,是为“横赋”之实。


参考文献

(注: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或“国学大师”(guoxuedashi.com)等权威数据库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横赋”是古代汉语中与赋税相关的复合词,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额外的赋税
    指超出常规税负的苛捐杂税,属于非官方规定或临时增加的税收。
  2. 强征赋税
    强调以强制手段征收赋税,常带有剥削性质。

二、引证与用法

  1. 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 《新唐书·李珏传》记载,李珏任河阳节度使时“罢横赋宿逋百余万”,即废除了积压的额外赋税()。
    • 宋代陈师道在《后山谈丛》中提到“民无横赋”,指百姓未受强制征税之苦()。
  2. 社会影响
    这类赋税常导致民生困苦,如《续资治通鉴》提到南宋地方官“横赋于民”,成为东南地区的严重问题()。


三、相关扩展

建议需要具体古文例句或赋税制度背景时,可进一步查阅《新唐书》《续资治通鉴》等史料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标録摈绝鼻洼子博采长乖饬诫出丁当璧大舜顶账洞见症结梵册发英风槎風監佛会改历高酣顾惠骇神韩熙载夜宴图嗥啁黄连祖虎口火池结轨接驾金飔酒醉饭饱讥问开梧看场空城计口传心授诳时惑众领土林埛离迁蛮蕉崥崹启明寝床起卸鋭虑入圣超凡上鞋上宰胜利在望湿浊寿面手影戏台资摊牌瓦抠危迳问当文职乡吏掀天动地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