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额外的赋税。《新唐书·李珏传》:“﹝ 珏 ﹞迁 河阳 节度使,罢横赋宿逋百餘万。”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三:“州无水患,而民无横赋。” 清 顾炎武 《文林郎贵州道监察御史王君墓志铭》:“君虽处閒职,而时在上前陈中外大计,其详不得闻,大抵以去横赋、戢悍卒、固民心为急。”
(2).指强征赋税。 宋 秦观 《财用下》:“横赋彊市取之於百姓,非治财之善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郡邑多横赋於民,大为东南之患。”
“横赋”是古代汉语中与赋税相关的复合词,具体含义如下:
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社会影响
这类赋税常导致民生困苦,如《续资治通鉴》提到南宋地方官“横赋于民”,成为东南地区的严重问题()。
建议需要具体古文例句或赋税制度背景时,可进一步查阅《新唐书》《续资治通鉴》等史料原文。
横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一般指在古代政府收取农民的额外税款。
「横赋」的部首是「木」和「贝」,分别位于左右两边。第一个字「横」由「木」和「黄」组成,共有12画。第二个字「赋」由「贝」和「武」组成,共有11画。
「横赋」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刺客列传》里,以描述战国时期的赋税制度。
「橫賦」是「横赋」的繁体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横」的上半部分更像是两个长方形相连,而「赋」的偏旁部首「贝」更像一个货币符号。
1. 在古代,农民要承受繁重的横赋。
2. 因为无法支付横赋,很多农民生活陷入困境。
横赋额外农民税赋 横征暴敛 横祸
苛捐杂税 额外负担 重税
减税 赋免 赋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