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死不问的意思、十死不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死不问的解释

谓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北史·艺术传上·皇甫玉》:“ 孝昭 赐 赵郡王 十死不问, 王 喜曰:‘ 皇甫玉 相臣,云当恶死,今復何虑?’”参见“ 十死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死不问”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四字组合,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十死”与“不问”两部分进行考据:

一、词源考据

“十死”在《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中明确标注为“古代刑罚制度,指十种死罪”,《唐律疏议》卷十七载有“十恶不赦”的律法概念,其中“十死”指代严重罪行。而“不问”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不追究责任”,如《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天子以为老,弗复问”即为此意。

二、语义内涵

组合后的“十死不问”具有两层引申含义:

  1. 极端宽宥:指即便犯下十种死罪也不予追责,如《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所述“权臣恃宠,虽有大过而不问”
  2. 制度隐喻:反映古代特权阶层突破律法约束的特殊现象,与“刑不上大夫”形成互文关系

三、语用演变

该词组在明清白话小说中偶见使用,例如《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回“纵有十死不问的罪过,也自甘心”,此处用作反讽句式。现代汉语中多保留其历史语境下的特殊用法,常见于学术文献对古代司法制度的分析(参考《中国法制史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网络扩展解释

“十死不问”是一个古代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1.词义解释

指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以宽恕,形容极度的宽容或特权。该成语强调对罪行的宽恕程度远超常规,多用于描述古代帝王对重臣的特殊赦免。

2.出处与背景

3.用法与结构

4.语言特点

5.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提到“十死”在古代法律中代指十种死罪(如谋反、大逆等),但“十死不问”更侧重强调次数而非具体罪名。需注意其与“十恶不赦”的区别:后者指罪行严重不可赦免,而“十死不问”则突出宽恕的绝对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原始文献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北史》相关章节(来源:、4、8)。

别人正在浏览...

安民告示安哉阿鹊盐宝焰编帙笔性步犁尘市叱问仇慝蠢生生大理恶癖故此悔怅惑人寄辞介福颈部惊立窘蠢扃禁钜礼开丧昆陵邋级澜贱凉温俐落零吃灵旛浏飈美善脑带宁康判别平早曲盝褥疮如来佛散散停停闪电窗山阜尚韦沈忌时乖运拙石牙廋疏缩衣啬食天气预报田饩通波通时达务穨法万年为期无伤大体限度翔佯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