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铭飨的意思、铭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铭飨的解释

谓列名受祭。《晋书·武帝纪》:“ 沛王 子文 薨。以故太傅 郑冲 …… 齐王 攸 等皆列於铭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铭飨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祭祀或礼仪活动中,将文字铭刻于器物(如青铜礼器)上以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敬奉与献享之意。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础释义

铭飨(míng xiǎng)为复合词,由“铭”与“飨”组合而成:


二、字源与词义演变

  1. 字源依据:
    • 铭:从“金”部,与金属刻写相关,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铭文。
    • 飨:从“食”部,甲骨文象二人对坐共食,后专指祭祀献食(《说文解字》)。
  2. 词义发展:

    先秦时期,“铭飨”多用于宗庙祭祀场景,强调以文字记录并传递祭祀的庄重性。汉代后逐渐转为书面雅语,现代汉语中已罕用。


三、使用场景与文献例证

  1. 祭祀礼器铭文:

    商周青铜器(如鼎、簋)常铸铭文记载祭祀对象、缘由及祈福内容,如:

    “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飨”(《史墙盘铭文》)。

  2. 典籍记载:
    • 《礼记·祭统》:“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
    • 《仪礼·特牲馈食礼》详述祭祀中“飨礼”的仪程,与“铭”结合形成礼制符号。

四、文化意义

“铭飨”体现了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伦理观,通过物质载体(礼器)与文字符号的结合,实现祭祀行为的永恒化。其内涵包括:

  1. 宗教性:沟通人神,祈求庇佑;
  2. 社会性:强化宗族认同,维护礼制秩序;
  3. 历史性:为后世提供研究古代社会的一手文献。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2. 《说文解字注》(许慎撰,段玉裁注,中华书局,2013)
  3. 《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吴镇烽,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 《礼记正义》(郑玄注,孔颖达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网络扩展解释

“铭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根据权威词典(如汉典、查字典)解释,“铭飨”指“列名受祭”,即名字被刻录在祭祀名单中接受祭奠。例如《晋书·武帝纪》记载:“沛王子文薨,以故太傅郑冲……齐王攸等皆列於铭饗”,说明逝者或重要人物的名字被列入祭祀名录。


二、字义分解

  1. 铭:指刻在器物、碑文上的文字,用于纪念或警示(如“墓志铭”“座右铭”),引申为深刻铭记。
  2. 飨:原指用酒食祭祀神灵或祖先(如“飨祀”),后泛指祭祀活动。

组合后,“铭飨”强调通过刻名方式使受祭者被永久纪念。


三、其他解释

部分资料(如培训啦)提出“铭飨”与宴请相关,认为是通过宴会进行纪念。但这一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词典,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读,需谨慎参考。


四、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文献或礼仪语境,描述祭祀仪式中对重要人物的追念。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历史研究或古文解析中。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晋书》原文或《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按实拔本塞原半刻剥漶奔逝摈抑瞠目而视尺布赤伏符持念赤旆池沼虫蚀淳茂凑腔顿曲番假发岁凤凰竹風母赋食诰授耕种遘时瓜分孤生黑分昏昧葭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接待员节録戢鳞潜翼郎火遴材买放庙讳庙祧民産明旭褭亸婗子跷毬青耦歧异日昼融渥乳饼赏善罚否上戊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涉外收齿隋圜围攻文约无所不备显敞喜出望外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