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善罚否的意思、赏善罚否的详细解释
赏善罚否的解释
见“ 赏善罚恶 ”。
词语分解
- 赏的解释 赏 (賞) ǎ 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财物:赏金。赏赐。奖赏。赏罚分明。 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赏阅。赏析。赏花。赏月。欣赏。鉴赏。赏心悦目。 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赏识
- 否的解释 否 ǒ 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否定。 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可否?。 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否则。学则正,否则邪。 可 否 ǐ 不好,坏,恶:否极泰来(“否”和“泰”,前者是坏卦,后者是好卦。指
专业解析
"赏善罚否"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现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用法及来源:
一、基本释义
赏善罚否(shǎng shàn fá pǐ)指奖励善行,惩处恶行。其中:
- "赏善":奖赏善良、正直的行为("赏"指奖赏,"善"指善良)。
- "罚否":惩罚邪恶、错误的行为("罚"指惩罚,"否"音 pǐ,通"痞",意为邪恶、不善)。
二、字义溯源
- "否"的特殊含义
"否"在此处并非表否定,而是借为"痞"(pǐ),本义指疾病、恶习,引申为邪恶、不良行为。此用法可追溯至《易经·否卦》"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象征闭塞失序,后衍生为"恶"之意。
- "赏"与"罚"的辩证关系
出自法家思想核心,如《韩非子·有度》:"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强调赏罚的公正性与普遍性。
三、典籍出处
此成语定型于史书典籍:
四、用法与例句
五、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赏功罚罪、惩恶扬善、激浊扬清
- 反义词:赏罚不明、是非不分
六、文化内涵
该成语浓缩了古代法家与儒家共通的治理智慧:
- 法家强调"赏罚必信"(《商君书》),以制度约束行为;
- 儒家主张"举直错诸枉"(《论语》),通过道德引导扬善抑恶。二者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基石。
参考资料(依据权威文献及词典):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赏善罚否"词条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否"字释义
- 《左传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赏善罚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shǎng shàn fá fǒu,与“赏善罚恶”同义,表示奖励善行、惩罚恶行,强调善恶有报的理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 核心意义:通过奖赏鼓励善举,通过惩罚遏制恶行,体现社会对道德行为的正向引导和约束。
- 结构解析:由“赏善”(奖励善人善事)和“罚否”(惩罚恶人恶事)两部分组成,属于联合式成语。
起源与出处
- 典故来源:一说源自春秋时期管仲的治理政策(《管子·牧民》),另一说出自东汉碑文《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中的“赏善罚否,宽猛协中”。
- 演变背景:古代社会治理中,统治者常通过奖惩制度维护社会秩序,成语由此形成。
使用场景
- 教育领域:如表彰优秀学生、批评不良行为,树立道德标杆。
- 管理实践:企业或组织通过奖惩机制激励员工、规范行为。
- 社会道德:舆论对善举赞扬、对恶行谴责,推动公序良俗。
补充说明
- 近义词:赏善罚恶、惩恶扬善。
- 注意读音:“否”在此读fǒu(非“pǐ”),古语中表否定或贬斥。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具体语境,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或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逼恼彩选参虚测步茶卤昌谷陈物虫穿蚁蚀冲真抽水马桶道令纸德馨都船夺柄发牙風錘复审浮烟甘柘鲠泗鑉鑪皇道皇业鹘兀蛱蝶图尖峭锦心綉腹救护船极重均适开云见天来火,来火儿兰友瓜戚老奴緑毛叟密杨攀进敲剥巧上加巧洽通怯场若下盛事审人沈着脸市民是味儿数四司民素绠所除填坟天壤之隔通陌豚蹄穰田屠噬完足畏胁五沟喜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