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录用;接纳。《北史·李谔传》:“学必典謨,交不苟合,则摈落私门,不加收齿。”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名字不列於荐书,不得比数於下士,以望主上之休光,而尚获收齿於大贤之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既加收齿,何必復盘察?”
“收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ōu chǐ,其核心含义为“录用;接纳”,属于动词用法。以下是详细解释及补充信息:
基本含义
指对人才或他人的接纳、录用,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例如《北史·李谔传》提到“摈落私门,不加收齿”,即不被录用;宋代曾巩在《上欧阳学士第二书》中亦用“收齿”表达被贤者接纳的期望。
语境延伸
在社交场景中,可引申为对他人的包容或认可。如清代《聊斋志异·霍女》中“既加收齿,何必复盘察”,强调接纳后的信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北史》等原文。
收齿是一个汉字词语,包含两个字:收和齿。
收的部首是手,总共有五个笔画;齿的部首是齿,总共有七个笔画。
收齿一词来源于古代医学术语,用来描述人体的生理现象。它意味着将咬合的牙齿放松开来。
在繁体字中,收齿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收齿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与现代写法相似。
1. 我经常在睡觉时收齿,导致我牙齿磨损。
2. 医生说,如果你感到紧张或焦虑,尽量放松,不要收齿。
收缩、收揽、牵收、候收。
放松、松口、松开。
咬紧、咬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