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赤伏符的意思、赤伏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赤伏符的解释

新莽 末年谶纬家所造符箓,谓 刘秀 上应天命,当继 汉 统为帝。后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先在 长安 时同舍生 彊华 自 关中 奉赤伏符,曰‘ 刘秀 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鬭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羣臣因復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 周 之白鱼,曷足比焉?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答天神,以塞羣望。’” 元 郭钰 《早春试笔》诗:“喜闻诸将黄金印,共捧中朝赤伏符。” 清 赵翼 《秦望山》诗:“赤伏符终归 汉 主,白驹场枉闢 周 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赤伏符是汉代谶纬文献中的重要预言文本,其名称由"赤"(火德之色)与"伏"(潜伏之意)组合而成,特指预言东汉光武帝刘秀应天受命的符命。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建武元年(公元25年)有儒生自关中奉《赤伏符》来谒,其文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该谶语成为刘秀称帝的重要合法性依据。

在谶纬学体系中,赤伏符具有三层核心内涵:其一象征五德终始说中的火德复兴,印证汉室再兴的天命;其二通过拆解"四七二十八"的数字密码,暗指汉高祖刘邦立国228年后将有圣主继统;其三以"赤"色对应南方炎帝,为刘秀南阳起兵赋予神圣地理坐标。这一政治谶言后被班固收录于《白虎通义》,成为官方认证的受命符瑞。

历代注疏家对赤伏符的诠释存在学术争鸣。唐代李贤注《后汉书》时,引用《河图会昌符》佐证其谶文源流;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则指出该符命实为王莽末年起义军常用的舆论工具。现代学者钟肇鹏在《谶纬论略》中强调,赤伏符的文本生成机制折射出两汉之际天人感应思想与政治博弈的深层互动。

网络扩展解释

赤伏符是东汉初年与刘秀相关的神秘预言文献,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权威资料总结如下:

一、基本定义 赤伏符是新莽末年谶纬家伪造的符箓,宣称刘秀顺应天命,应继承汉朝正统称帝。后引申为泛指帝王受命的象征性祥瑞。

二、历史背景

  1. 王莽篡汉时期:新朝末年社会动荡,谶纬学说盛行,预言类文献常被用作政治工具。
  2. 刘秀起兵依据:公元25年,刘秀的同窗彊华献上赤伏符,其中谶语为:

    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四七"指刘邦建汉至刘秀起兵共228年,"火"对应汉朝五行属火)。

三、作用与影响

四、延伸含义 后世将"赤伏符"作为帝王受命符瑞的代称,如元代郭钰诗句中曾引用此典。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谶纬内容或东汉谶纬文化,可查阅《后汉书·光武帝纪》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爱巢翱游北堂书钞部件不解之缘苍虬呈文璀璀反证法发铏蜚云服属赶头水干云蔽日哽噎谷米过筛子汉王黑瞳横猾黄金甲活性火阵疆冶骄儿騃女教养所佳设饥氓精铜句稽峻拒葰楙宽缓老年人丽箭临财苟得李渔屡见叠出帽徽马尾蜂默籍剽蹂岂有此理取水三千六百钓山落烧毛省事宁人沈郎神气呻恫收身缞服水尽鹅飞松仁玩黩桅灯闻徤文源阁析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