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制作鸣琴的桐木。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茁如行苇,保於勿践之仁;鑑若鸣桐,脱彼在焚之患。”
(2).指琴。 宋 梅尧臣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遂使世上人,只曰一艺充,以巧比戏弈,以声喻鸣桐。”
“鸣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制作鸣琴的桐木
指用于制作古琴的优质桐木。古代认为桐木(尤其是梧桐)木质适合制琴,因其共鸣效果佳,如宋代范仲淹《润州谢上表》中“鑑若鸣桐”即用此意。
代指琴本身
通过借代手法,直接指代琴。如宋代梅尧臣诗句“以声喻鸣桐”,即以“鸣桐”比喻琴声。
部分网络释义提到“鸣桐”为成语,比喻善良者临终有预兆(如),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或主流词典,可能为误传或引申解读,需谨慎参考。
建议结合古典文献语境理解该词,如需深入考证,可查阅《汉典》或宋代诗词原典。
词语《鸣桐》指的是古代乐器的一种,又称为“悬浮琴”,是一种可以悬空演奏的竹缘乐器。它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传说中的九天上的神树“鸣桐树”,据说这种树的树干可以发出音响,于是人们便以此命名了这种乐器。
《鸣桐》这个词的部首是“鸟”(nǐao)和“木”(mù),总共包含11个笔画。
《鸣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鸣桐》篇,是一个描写乐器声音美妙的诗歌。
繁体字“鳴桐”与简体字写法相同,只是书写形式略有不同。
在古代,人们用篆书来书写汉字,所以《鸣桐》在古汉字中的书写形式会有所不同。
1. 他悠扬地弹奏着《鸣桐》,音乐如天籁之音一般美妙动听。
2. 乐队演奏出一曲《鸣桐》,整个音乐厅都沉浸在那美妙的音乐中。
- 鸣响:发出声音。
- 桐乐:指以桐乐器为主要演奏乐器的音乐。
- 鸣琴:用琴弦拉出悦耳的声音。
- 近义词:鸣筑、鸣琴、鸣瑟。
- 反义词:寂静、无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