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蚯蚓的异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蚯蚓,一名蜿蟺,一名曲蟺,善长吟於地中, 江 东谓之歌女,或谓之鸣砌。”
(2).谓檐流滴于阶砌而作声。 宋 陆游 《雨中排闷》诗:“殷殷雷绕村,淅淅雨鸣砌。”
“鸣砌”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蚯蚓的异名
根据晋代崔豹《古今注·鱼虫》记载,蚯蚓在江东地区被称为“歌女”或“鸣砌”,因其在地中活动时发出细微声响而得名。
檐流滴于台阶的声响
宋代陆游在《雨中排闷》一诗中写道:“殷殷雷绕村,淅淅雨鸣砌”,此处“鸣砌”形容雨水从屋檐滴落至石阶时发出的声音,具有诗意化的表达。
补充说明: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语境中较少出现,常见于古籍或诗词中。两个释义均与“声音”相关,但具体指向不同事物,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鸣砌》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石头经过雕琢后制成的墙壁。
《鸣砌》的部首是石,拆分后的笔画为10画。
《鸣砌》一词出自《诗经·秦风·鸣砌》。在古代,人们使用石材修建墙壁,这些经过加工后的石头在墙体上碰撞时会发出声音,因此称为鸣砌。
繁体字中的《鸣砌》保持不变,仍然是「鳴磧」。
古代对于《鸣砌》一词的写法可以有多种,常见的写法有「鳴磧」、「鸣正」等。
1. 园中的古亭墙上鸣砌精美,使人赏心悦目。
2. 古城墙上的鸣砌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氛围。
鸣砌石、雕砌、古砌、石鸣等。
砌墙、石雕墙、石刻墙等。
土墙、土坯墙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