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府里的事务;公务。《国语·楚语上》:“其事不烦官业,其日不废时务。” 韦昭 注:“业,事也。” 唐 元稹 《批宰臣请上尊号第二表》:“况今四海虽清,物力方困,六戎虽伏,边备尚劳,百吏虽存,官业多旷,万目虽设,纪律未张,有此四者,不遑荒寧。”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宦途甘碌碌,官业亦孜孜。”
(2).为官的业绩。 唐 元稹 《韩皋吏部尚书赵宗儒太常卿制》:“更用旧老,以均劳逸;至於官业,非予敢知。”《旧唐书·宪宗纪下》:“诸州府五品以上官替后,委本道长官量其才行、官业、资歷,每年冬季一度闻焉。”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赵闲闲 ﹞又曰:‘某官业当为本朝第一。’”
(3).政府的产业。 邹鲁 《中国同盟会》:“点收官印文凭,及一切官业。”
官业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包含三层核心含义,均与古代政治、经济制度相关:
官职与公务
指官吏的职责或公务范畴。如《周礼·天官·大宰》载“以八法治官府……六曰官业,以富邦国”,此处“官业”强调官员的职务规范与治理责任。
官府事务
泛指官方经办的政务。清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提及“官业之不振,由吏治之不清”,反映官吏行政效能的范畴。
官府产业
特指国家或官府经营的产业,如盐铁、手工业等。汉代桓宽《盐铁论·复古》论及“官业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强调官府垄断产业的经济职能。
文献依据
“官业”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uān yè,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解释:
官府事务或公务
指政府机关处理的具体事务,如《国语·楚语上》记载:“其事不烦官业,其日不废时务”,韦昭注“业,事也”,强调公务的日常运作。
为官的业绩
指官员在任期间的政绩或成就。唐代元稹在《批宰臣请上尊号第二表》中提到“官业多旷”,侧面反映对官员履职情况的评价标准。
政府的产业
指由政府直接经营或管理的产业,如古代官办手工业、土地等。
该词在不同语境中侧重不同: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或诗词用例,可参考《国语》、元稹文集等原始资料。
避讳兵贵先声不含糊藏否畅所欲为缠纡朝膳车绊宸鉴彻悬盗葬访古分别部居丰絜辅贤浮踊弓弓鬼捏青贵兆鬼族横鲠鸿厖摦落检场杰思金钱癣鐍锁绝症刊落廉蔺陵令马口柴溟濛迷稀脑海嫩蘂黏滞辔勒平峒千户侯千钧重负奇文僧祇谷深克狮头鹅刷剔烁亮束杖述职四诗死绥四宇酥酡逃免通资外夷险坦骁鸷写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