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丹麦的意思、丹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丹麦的解释

北欧国家。在波罗的海出北海处,包括日德兰半岛大部及西兰等岛屿。面积4.31万平方千米。人口520万(1994年)。首都哥本哈根。地势低平。温带海洋性气候。经济发达。猪肉和乳制品出口居世界前列。渔业也较重要。造船业驰名世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丹麦(Dān mài)是现代汉语中一个专有名词,指代北欧五国之一的主权国家。从汉语词汇构成角度分析,“丹”原指红色,引申为赤诚、美好;“麦”指谷物,象征农业传统,二者组合后专指该地理实体,未保留原字面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位于欧洲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哥本哈根”。

该词在汉语语境中包含三层核心语义:

  1. 地理实体:特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端的国家,西临北海,东接波罗的海,由日德兰半岛和406个岛屿组成。根据丹麦外交部官网数据,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包含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两个自治领地。
  2. 历史文化符号:承载维京文化、安徒生童话等文化意象,汉语中常见“丹麦设计”“丹麦童话”等衍生词组,体现其工业设计优势与文学影响力。丹麦文化部官方文献显示,该国拥有7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3. 政治经济概念:指代高福利社会模式的代名词,在汉语经济学论述中常作为典型案例。世界银行2024年数据显示,丹麦人均GDP达6.8万美元,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全球前三。

语言学研究表明,“丹麦”在汉语中的使用最早见于《海国图志》(1843年),经音译“Denmark”演变形成稳定词汇。现代汉语语料库统计显示,该词在政治、经贸、旅游等领域的文本出现频率较20世纪增长320%。

网络扩展解释

“丹麦”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含义:

一、地理与政治释义

  1. 国家概况
    丹麦王国(Kongeriget Danmark)是北欧五国之一,首都哥本哈根。其领土包括日德兰半岛大部、西兰岛等40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4.31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格陵兰和法罗群岛两个自治领地),2022年人口约591.1万。

  2. 自然特征
    地势低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资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其他矿藏较少,海岸线长达7314公里。

  3. 政治体制
    实行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为女王,政府首脑为首相。

二、经济与文化特色

  1. 经济产业
    经济发达,以农牧业、渔业和造船业闻名。猪肉、乳制品出口居世界前列,造船技术全球领先。

  2. 历史背景
    公元985年形成统一王国,14世纪成立卡尔马联盟(涵盖北欧多国)。现代丹麦以高福利、幸福指数高著称。

三、词源与语言

其他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百花齐放伴大夜背叛本俗沧流残坏産育道纪掉揽丢轮扯炮短学尔雅福寿给对功誉过用寒清回船家丑不可外谈交胫迹访就范钧天广乐军兴夸嘐枯烂拉丁字母表乐旨寥萧柳安螺呗罗口漭沆貌受面盘子眀叡哪怕逆料黔南前溪旗装七纵七擒全粹癯颜衽服人影绰绰融和乳峰乳糜晕森索闪跳属佐陶陶遂遂天功餂弄锑华稳展无骨字五位百法相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