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箧的意思、束箧的详细解释
束箧的解释
谓收拾行装。 元 黄庚 《秋夜和月山韵》:“何时束篋家山去,独驾柴车访 伯休 。”
词语分解
- 束的解释 束 ù 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控
- 箧的解释 箧 (篋) è 箱子一类的东西:藤箧。行(妌 )箧。书箧。箧笥(收藏东西的竹器)。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束箧(shù qiè)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由“束”与“箧”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捆扎箱箧,引申为整理行装、准备远行之意。以下从字源、本义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详释:
一、字义解析
- 束
本义为“捆缚”,《说文解字》释:“束,缚也。从囗、木。” 囗(wéi)象征缠绕,木表示捆扎对象,引申为整理、约束之意。
- 箧
指小型箱匣,《说文解字》注:“箧,箱箧也。从竹,匧声。” 竹制器具,用于收纳文书、衣物等轻便物品。
二字合称“束箧”,字面即捆扎箱匣,强调对随身物品的整理收纳行为。
二、典籍用例与引申义
该词多见于古籍,常隐喻启程前的准备或归隐时的整理:
- 远行准备
《庄子·知北游》有“束箧而趋”之载,形容捆好行囊疾行。宋代陆游《秋夜读书》亦云:“束箧理旧稿,闭门收坠欢。” 均指整理行装或文书以备行程。
- 归隐意向
明代宋濂《送方生还宁海》诗:“束箧赴远郊,结茅依涧松。” 以“束箧”暗喻辞别尘世、归隐山林的决意。
三、现代语义与权威参考
现代汉语中,“束箧”属书面语,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表意集中于:
- 动作层面:捆扎箱箧、整理行李;
- 象征层面:告别旧境、启程新途的意象。
学术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第6册第1413页收录该词,释义为“捆束箱箧,泛指整理行装”。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第1450页引《庄子》用例,强调其“整装待发”之意。
- 钱钟书《管锥编》第三卷(中华书局,1979)论及“束箧”象征文人迁徙时的精神收束,详见第892页。
“束箧”以具体动作承载文化意象,既指实物整理,亦寓人生转折,其释义可概括为:
捆扎箱匣以备行旅,引申为整装启程或归隐离俗之举。
网络扩展解释
“束箧”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 含义:指收拾行装,即整理行李准备出行。
- 字词拆分:
- 束:捆扎、整理;
- 箧(qiè):箱子、小匣子,引申为行李。
2.出处与引证
- 最早见于元代诗人黄庚的《秋夜和月山韵》:“何时束箧家山去,独驾柴车访伯休。”
- 该词在古代多用于诗文,描述离乡或远行前的准备场景。
3.相关词语
- 近义表达:束囊、束担(均指整理行装)。
- 关联词汇:河东三箧、探囊胠箧(含“箧”字的其他成语,但语义不同)。
4.用法与语境
- 属于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或仿古语境。
- 例句(古诗化用):“游子束箧辞故里,孤舟一叶向天涯。”
5.扩展说明
- 从构词看,“束箧”通过动作(束)与对象(箧)结合,生动体现出行前的具体准备行为。
- 类似结构的词还有“束书”(捆扎书籍)、“束装”(整理衣物)等。
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句或词语的详细出处,可参考《秋夜和月山韵》原文或古代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兽摽卖常经车轓车掌持己酬赛舛讹触地初辉大可不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打拴方天戟翻嘴奉币冈仁波齐峰过案行业洪干花舫槐火婚纱檟辱絶地鞫狱快递劳课蜡滓乐命梁桷连缀劙囊廪贡六出计癧疡銮跸莽莽漠漠马市每饭不忘煤头纸勉勖涅菩皮里阳秋钱过北斗,米烂陈仓气合日域儒英散亲商节圣论试春湿润润首倡説智天鹿妥首遐布枭剪息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