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兵器。 唐 李白 《大猎赋》:“韜兵戈,火网罟。”
(2).指战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欲兴兵戈,以诛暴 楚 。”《后汉书·独行传·谯玄》:“时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学业。”《三国演义》第九六回:“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復废法,何以讨贼耶?” 清 周亮工 《即席次韵赠信州周公鼎》诗:“兵戈十载后,穷巷远游人。”
(3).指军队。 唐 黄滔 《景阳井赋》:“玉楼之丝管宵咽,桂岸之兵戈昼逼。” 宋 岳飞 《奉诏移伪齐檄》:“顺逆二途,蚤宜择处。兵戈既逼,虽悔何追。”
“兵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解释:
指兵器
原意为古代战争中的武器,如戈、矛等。例如唐代李白《大猎赋》中“韬兵戈,火网罟”,这里的“兵戈”即指兵器。也提到,“兵”指军队,“戈”为战争器械,组合后直接关联武器。
指战争
引申为军事冲突或战乱。如《后汉书》记载“时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学业”,描述战争长期持续的状态。的例句“兵戈不息”也印证了这一含义。
指军队
在特定语境中可代指军队。例如宋代岳飞《奉诏移伪齐檄》中“兵戈既逼,虽悔何追”,此处“兵戈”即指敌方军队。和均提到这一用法。
使用场景与补充说明
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等提供的具体案例。
兵戈是一个汉字词语,总体来说,它代表着战争、冲突和战斗的含义。根据汉字构造规则,可以将兵戈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八”和“戈”。它共有10个笔画,将“八”部分称为“两点水”,而“戈”部分则称为“戈的首字底”的笔画构造。
据历史记载,兵戈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说文解字》中,意为兵器。兵戈在漢字中属于一种官方重立字。对于繁体字,兵戈仍然保留了八个笔画,但是部分繁体字会采用不同的写法,如謀、設,并没有改变原义。
在古代,汉字写法会略有不同,兵戈并不例外。一种古代写法中,八的部分像个捧着杯子倒着写的六,并且有直线连接至稍微弯曲的戈。在另外一种写法中,八的部分像两个平行的横线,下方连接着戈的图形。这些写法的变化是古人书写方式的体现,但整体来说,它们都指向战争和冲突。
兵戈作为一个词语,常常被用来描述战斗或冲突的场景。以下是几个例句:
以下是几个与兵戈相关的词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兵戈这个词的意思、构成和用法有了深入了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