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伏龟的意思、伏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伏龟的解释

传说中俯伏在松树下的神龟,为松树之精所化。《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上有丛蓍,下有伏龟。” 唐 李商隐 《高松》诗:“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朱鹤龄 注引《嵩山记》:“ 嵩高山 有大松树,或百岁,或千岁,其精变为青牛,为伏龟,採食其实得长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伏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神话生物,其含义和出处可综合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伏龟(fú guī)指传说中俯伏在松树下的神龟,由松树精气所化。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淮南子·说山训》的记载:"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上有丛蓍,下有伏龟"()。古人认为松树生长千年后,其精气可幻化为龟形。

2. 文献出处

• 《淮南子》记载:松树与伏龟存在对应关系,上有丛生蓍草时,其下必有伏龟()。 • 唐代李商隐《高松》诗云:"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将伏龟与长生意象相关联()。

3. 文化象征

在道教文化中,伏龟被视为灵物:

4. 其他解释

个别文献将"伏龟"引申为"潜伏之龟"(),但主流释义仍以松精化龟为核心。该词现代已鲜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和诗词赏析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伏龟》这个词的意思是“躬身于地,仿效乌龟的姿势行礼”。它是由“伏”和“龟”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 伏:部首力,笔画4; - 龟:部首龟,笔画7。 《伏龟》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仪文化,乌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长寿的象征。人们在行礼时,常常低头俯身仿效乌龟的姿势,表示敬意和恭敬。 在繁体字中,《伏龟》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异。 一些使用《伏龟》的例句包括: - 他向前跪下,伏龟行礼,表示他的崇敬之情。 - 在庄严的场合,人们常常以伏龟的姿势行礼,向长者表示敬意。 一些与《伏龟》相关的词汇有: - 伏身:低头、俯身行礼的姿势。 - 鞠躬:行礼的一种方式,相当于低头弯腰。 - 打卡:一种行为,类似于行礼,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敬意。 《伏龟》没有明确定义的反义词,但与其相对应的行为可以是直立站立或站立行礼。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