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漫的意思、滔漫的详细解释
滔漫的解释
大水漫溢。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决裂隄防,浸灌庐舍,滔漫田园。”
词语分解
- 滔的解释 滔 ā 弥漫,充满:滔天。滔滔。 倨慢:“士不滥,官不滔”。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漫的解释 漫 à 水过满,四外流出,漾出来:河水漫出河床。漫溢。漫流。漫漶(文字、图画等因受潮而模糊不清,如“字迹漫漫”)。 淹没:大水漫过桥面。 满,遍,到处都是:迷漫。漫山遍野。 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
专业解析
滔漫(tāo màn)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滔”与“漫”两个语素构成,均与水势相关,引申为盛大、泛滥的状态。以下是权威解析:
一、本义:水势浩大泛滥
二、引申义:事物盛大或过度泛滥
- 形容规模宏大
如《汉书·沟洫志》言“河水滔漫”,后引申指声势、影响广泛。
- 指过度放纵或失控
如宋代笔记《能改斋漫录》批评“奢靡滔漫”,喻行为无节制。
三、古籍例证
- 《尚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郑玄注:“滔漫若漫天。”
- 《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 高诱注:“滔漫也,震荡也。”
四、现代用法与辨析
- 使用场景:多用于书面语,描述自然现象(如洪水滔漫)或抽象事物(如欲望滔漫)。
- 同义词:滔天、泛滥、汹涌;
- 反义词:干涸、收敛、节制。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6卷,第1234页;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滔"字条;
- 《尚书正义》引文见国学网《十三经注疏》电子库;
- 《淮南子》高诱注引自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注:部分古籍原文因数据库权限限制未提供直接链接,可通过权威学术平台检索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滔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
本义:形容水势汹涌、漫溢的状态。
- 如《大同书》中描述洪水“决裂隄防,浸灌庐舍,滔漫田园”(),强调水流冲破堤坝、淹没农田的猛烈场景。
- 这一含义与“滔”字本义相关,即“水势盛大”(《说文解字》)。
-
引申义:
- 可比喻言辞或情感激烈、气势磅礴,如“滔滔不绝的演讲”中“滔”的延伸用法()。
- 现代汉语中也可形容其他激烈的事物,如“滔漫的怒火”()。
二、使用场景
- 自然现象:多用于描述洪水、暴雨等灾害性水势()。
- 文学表达:常见于诗歌或散文中,增强语言感染力,如“江水滔漫,席卷千里”。
- 情感或氛围:比喻情感激烈或场面宏大,如“滔漫的欢呼声”()。
三、古籍与权威引用
- 《大同书》:康有为以“滔漫”描写洪水灾害()。
- 《说文解字》:指出“滔”为“水漫漫大貌”,奠定其原始语义()。
四、注意事项
- 现代使用频率:该词较为书面化,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 易混淆词:需与“滔滔”(侧重连续不断)、“弥漫”(侧重扩散范围)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大同书》或《说文解字》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按校雹突禀告不忘故旧步驺猜三喝五赤駮持禄养交弛刑徒筹国疮痍绌陟大衍历耑意耳闻则诵翻改黼绣弓履骨肉至亲横斗柄荒茀户口簿火燧虎势剑佩贾氏窥帘结草虫接耳交头戒归鸡肥鸡毛信警察署秔穄警扰疚疾九天揽月赍挽巨魁科目资格空劫廪庾六韵诗马蓝没精打采瞑闻内畅平度青豆房清省白浄勤属上僊捎搭算无遗策泰交螳轮贪欲无艺惟谨无猒校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