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明前的意思、明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明前的解释

绿茶的一种。用清明节前采摘的细嫩芽尖制成,故名。《鲁迅日记二十·二月》:“赠 内山 明前一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明前(míng qián)指清明节前采摘制作的茶叶,特指江南茶区在每年清明节气前(约4月5日前后)采收的春茶嫩芽。这一概念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与茶事活动的结合,强调茶叶采摘的时令性,是评判茶叶品质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基本释义

  1. 时间界定

    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清明”(公历4月4日或5日)之前采摘的春茶。此时气温较低,茶树新芽初发,产量稀少但内含物质丰富。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地域特征

    主要适用于长江流域及以南茶区(如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因气候回暖较早,茶树萌发新芽时间与清明节气吻合。北方茶区因气温差异,不适用此标准。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茶叶分类》国家标准(GB/T 30766-2014)。

二、文化渊源与品质特征

  1. 历史依据

    唐代陆羽《茶经》已有“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的记载,明代《茶疏》进一步明确“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而“明前”概念在清代成为贡茶采制的时间标准。

    来源:陈宗懋《中国茶经》,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年。

  2. 品质优势

    因茶树经冬季养分积累,明前茶芽叶细嫩饱满,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比例协调,故茶汤鲜爽甘醇、香气清雅,且无病虫侵害,农药残留风险低。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品质化学》,科学出版社,2015年。

三、现代应用与市场认知

“明前茶”已成为高端绿茶的代名词,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均以明前头采为珍品。消费者可通过产品标签(如“明前特级”)、外观(芽叶匀整、白毫显著)及感官评审(鲜醇度、清香持久性)辨识真伪。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茶叶包装标识规范》(2023年修订版)。

示例:明前龙井茶青叶原料为一芽一叶初展,经传统工艺炒制后呈“扁平光滑、翠绿带黄”的特征,冲泡后芽叶直立舒展,俗称“一旗一枪”。

网络扩展解释

“明前”是绿茶的一种,特指在清明节前采摘细嫩芽尖制成的茶叶,因采摘时间得名,具有以下特点:

  1. 采摘时间
    通常在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前采摘,此时气温较低,茶树生长缓慢,芽叶细嫩且养分充足。

  2. 品质特征
    芽尖细嫩,茶汤清香鲜爽,口感柔和,被视为绿茶中的上品。民间认为此时茶叶受虫害少,品质更优。

  3. 别称与文化
    又称“莲心”,因其芽尖形似莲心。鲁迅曾在其日记中提及赠友人“明前茶”,可见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4. 产地与品种
    多见于江浙等绿茶主产区,如龙井、碧螺春等名茶中均有明前茶品类。

提示:明前茶因产量少、采摘要求高,价格通常较高,选购时需注意区分真伪。

别人正在浏览...

按覆晻鬰軪轧报到不渎采掘乘凶大僇倒屦倒箸富煴戆人孤堆诡语洪枝后劲宦迹呼图克图胡志明家将鹣鲽奬杯检革降物吉丁虫谨告金毛鼠棘庭骏骊郎吏老公公了结淩犯林邱廪膳卖空虚瞑截纳妾念望秋闺入内丧食三孤奢侈品神经系统沈湮舍生忘死食槽世子守折叔公水土流失统天投霓推敚退庭瓦枕唯唯否否蚊蝇诬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