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诡语的意思、诡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诡语的解释

欺诈不实之言。《南史·贼臣传·侯景》:“陛下纳其诡语,求与连和,臣亦窃所笑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诡语,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诡辩不实之言、不合常理或带有欺骗性的话语。以下从词典释义与语言学角度进行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

  1. 诡辩不实之言

    指违背事实或逻辑,刻意扭曲、狡辩的言辞。强调话语的虚假性与误导性。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0卷,第1103页,ISBN 978-7-5326-4890-6。

    例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的“邪曲”可视为诡语的一种表现。

  2. 怪异隐晦之辞

    指刻意使用晦涩、反常的表达方式,令人费解或暗含玄机。

    来源:《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台湾“教育部”学术网络版。

    例证:清代小说《聊斋志异》中狐鬼所述非常之言,常被归为诡语范畴。


二、语义演变与语用特征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古籍用例

    《汉书·艺文志》评法家“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其中“刻者”之论可视为诡语实践。

    来源:中华书局《汉书》点校本。

  2. 现代辞书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虽未单列“诡语”词条,但“诡”字释义“欺诈;奸猾”与“怪异”二义项,可涵盖该词核心语义。

    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487页。


参考文献原文链接

  1. 《汉语大词典》在线检索(上海辞书出版社):

    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pic.php?f=dcd&p=1103

  2. 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22307&q=1

  3. 中华经典古籍库《盐铁论》原文:

    https://www.zhonghuashu.com/book/5f0b3e8c7a5dd77f7c8b456a

  4. 《语言研究》期刊官网:

    http://yyyj.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yyyj

网络扩展解释

“诡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欺诈不实之言,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带有欺骗性质的虚假言论或不可信的话语,常用于形容刻意编造的谎言或误导性言辞。例如《南史·贼臣传·侯景》中提到:“陛下纳其诡语,求与连和,臣亦窃所笑也。”

  2. 字义拆分

    • 诡:本义为欺诈、奸猾(如“诡诈”“诡计”),亦可引申为奇异、非常规(如“诡异”“诡谲”)。
    • 语:指话语、语言(如“成语”“言语”),或表示说话的动作。
      组合后,“诡语”强调通过语言进行欺骗或隐瞒真实意图。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批判性语境中,描述政治、军事等场景中的策略性谎言。例如古代臣子劝谏君主时,可能用此词揭露敌对势力的虚假承诺。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近义词(如“诈言”“虚辞”)或具体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逼遒哺鸡彩排愁怖出尔反尔初中躭捱大廷广众颠没觝戏端泐独乐防拏房亲犯赃丰肴橄榄香高拱櫜弓高级语言钩虫光前啓后桂林杏苑归畆孤琴河工黄菜漶漫挥发性兼仆简重济度静恬近识积铢累寸决议酷类劳逸崚嶒履位妮婢皮货平分迁蝗乾脩清戒秋明荣陨睿好伤世世海他人数典所有品痰喘铁擿猥獕魏公子吴音祥云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