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伏枥。
(2).喂牲口时贮饲料的器具。 萧也牧 《秋葵》:“我到了圈边,见她搬开了喂猪的石食槽,下面露出了洞口。”《文汇报》1990.3.28:“只见穿白大褂的饲养员提桶先往食槽里倒上拌有白糖、鸡蛋、奶粉和粮食等配比而成的混合饲料。”
“食槽”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喂牲口的饲料容器
这是最常见的含义,指饲养动物时用于盛放饲料的器具。其特点包括:
“伏枥”的比喻义
在古汉语中,“食槽”可引申为“伏枥”,原指马匹在槽边休憩进食,后比喻人才未得施展或退隐的状态,如曹操《步出夏门行》中“老骥伏枥”的典故()。
示例用法:
需注意,现代语境下“食槽”主要指实物器具,而“伏枥”的比喻义已较少使用。
《食槽》是指水果、蔬菜等食物在嘴巴中咀嚼的动作。它也可以泛指吃饭的意思。
《食槽》由部首“食”和“槽”组成。
部首“食”表示与食物有关,是构成很多与食物相关词汇的基本部首。
“槽”的上方是“木”,下方是“巢”,表示在木制的槽中装食物。
《食槽》的笔画数为12画。
《食槽》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咀嚼食物的动作,而在现代汉字中,这个词汇被创造出来表示这一动作。
在繁体中,《食槽》的字形没有明显区别,仍然保持和简体字相同的形状。
古时候《食槽》的字形有所不同。它在早期的金文中写作“飠”,表示食物的吃进,即咀嚼食物。在后来的钟鼎文中写作“飤”,表示饮食。直到今天的字形“食槽”成为常用字。
1. 她一边坐在饭桌前,一边慢慢地咀嚼着食槽中的食物。
2. 他放慢了咀嚼的速度,让食槽中的食物充分细嚼慢咽。
食堂、食品、槽口、槽面、槽钢
近义词:吃、饮食、进食
反义词:断食、禁食、饿肚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