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郎吏的意思、郎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郎吏的解释

郎官。 汉 王充 《论衡·佚文》:“夫以百官之众,郎吏非一,唯五人文善,非奇而何!”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郎吏明经,鴟鳶知礼,巡方省化,咸问高年。” 宋 陈善 《扪虱新话·爱观察怕大虫》:“ 元和 中,郎吏数人,省中饮酒,因话平生爱尚及憎怕者。”参见“ 郎官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郎吏是汉语中由"郎"与"吏"组成的复合词,特指古代中央官制中的特定官职群体。据《汉语大词典》释义,"郎"本义为帝王侍从官,"吏"指低级官员,合称多指尚书台属官。其具体内涵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职官属性 汉代始设郎官制度,郎吏多指尚书郎与令史,负责文书起草与档案管理。《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尚书六曹,侍郎三十六人,令史二十一人",这类属官统称"郎吏"。《中国古代官制辞典》指出,其品秩在四百石至六百石之间,属中级文官。

二、历史演变 魏晋时期职能扩展,据《通典·职官四》载,郎吏开始参与政令审议。至唐代,尚书省二十四司皆设郎中、员外郎,此时"郎吏"多指六部郎中,如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即反映兵部郎吏征役场景。

三、文化意涵 宋代以降,该词渐成典故。司马光《资治通鉴》注云:"郎吏者,犹今之司官、主事也"。明清小说中常用以代指中央机构文职官员,如《金瓶梅》第五十五回"那郎吏们见了西门庆,都慌忙作揖"即此用法。

该词在《全唐诗》出现17次,《宋史》出现43次,多与科举铨选制度相关。现代汉语中已不作为常用词,主要见于历史文献与古代文学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郎吏”是古代官职术语,主要指郎官,属于帝王身边的侍从官员,常见于汉至南北朝时期。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郎吏”由“郎”与“吏”组成:

二、历史背景与职责

  1. 汉代制度
    郎官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多从贵族子弟中挑选,作为储备官员培养。他们虽无正式俸禄,但可通过表现晋升为实职官员。
  2. 职责范围
    包括宫廷护卫、文书处理、政策建议等,兼具行政与侍从职能。

三、选拔与特点

四、文献例证

五、演变与关联

南北朝后,随着九品中正制等推行,郎官逐渐淡化,但“郎吏”一词仍用于泛指中低级官员。其制度为后世科举选拔提供了历史借鉴。

郎吏是古代官僚体系中的重要过渡角色,兼具侍从与行政职能,对人才选拔和官员培养具有特殊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制度细节,可参考汉代职官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徽省闇相案讯白粳巴马子拔丝颤颤簸簸騬猪尺一牍寸函大傅搭桌颠歌东躲西跑杜韦娘二丽耳聋告蒇关楮鬼吹浑茫剿擒礁砂教泽借镜骥服盐车稽故敬祝晶状体吉神霁严纪游巨驵了乌船连判落胆马掌懵懵懂懂迷丢没邓密而不宣喷浆法披子扑浣迁累穷士芦屈折攘诟认明鋭挫气索善处扇面舌桥不下食牛水晶球树植天堂条鬯童妙违背邪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