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民蠹的意思、民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民蠹的解释

(1).指对人民有害的人。语本《商君书·修权》:“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宋书·始安王休仁传》:“ 休祐 吞嚼聚敛……既每为民蠹,不可復全。”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之一:“凡俗之害於政者,姦民梗玩,伏机隐慝,以詗上之衅,谓之曰民蠹。”

(2).人民受损害。 唐 柳宗元 《梁丘据赞》:“后之嬖臣,罕或师是。导君以諛,闻正则忌。谗贤协恶,民蠹国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民蠹”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危害民众利益、侵蚀社会根基的蛀虫式人物或群体。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蠹”本义为蛀虫,引申为侵蚀、败坏,“民蠹”即比喻祸害百姓的贪官污吏或社会败类。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文献,例如《明史·李应祥传》记载:“劾罢贪墨吏五人,民蠹以除”,此处“民蠹”特指盘剥百姓的官吏。清代黄六鸿在《福惠全书》中更明确指出“衙门奸蠹”与“民蠹”的区别,强调后者专指“把持官府、鱼肉乡里”的地方恶势力。

从构词法分析,“民蠹”属于偏正结构复合词,其中“民”限定受害主体,“蠹”作为喻体强化其破坏性。这种构词方式与“国贼”“社鼠”等词形成语义关联网络,共同构成古代汉语中批判性人物指称体系。

在近现代语言使用中,“民蠹”一词多见于历史文献研究,例如陈子龙《申节愍公奏议序》评注:“指斥民蠹,词气凛然”,现代《汉语成语大词典》仍将其作为成语典故收录,体现词汇的历史延续性。

网络扩展解释

“民蠹”是一个汉语成语,具有以下详细解释: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二、历史文献中的运用

  1. 政治批判:
    《宋书》用“民蠹”批评官员刘休祐的贪婪行为(“既每为民蠹,不可復全”),明张居正也以此描述奸民危害政权。
  2. 社会影响:
    唐代柳宗元在《梁丘据赞》中写道“民蠹国圮”,强调这类人会导致国家衰败。

三、使用场景与近义词

四、扩展理解

该词不仅指具体个体,也涵盖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如贪污、压迫等,强调其对社会根基的破坏性。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全理事会百二山川避案表函朝市琛赆虫丝舛令从惥大物地格厄会觥觞贡税搆薄官满归藏古锦囊宏流忽忽坚靭姣娥家属区吉当当杰阁净洁京中旧唱咎恶距捍裤腰凉罐灵简旅枕妙婧明扬侧陋民愿孅介跷工气鼓鼔清耳鳅蚖驱遣傻里巴机试管霜露之思説化天中之山童騃脱白挂绿外典懀懀威武不屈吴伟鴮鸅下伏相片小检小娘子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