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呈天子的函件。 唐 白居易 《与吐蕃宰相钵阐布敕书》:“昨者方进表函,旋令召对。”
表函是古代中国用于外交场合的正式文书,特指邻国或藩属呈递给中原王朝的表章和信函。其核心含义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表
指臣属或藩邦向君主呈递的奏章,内容多为陈情谢恩、庆贺进贡等,格式庄重严谨,需遵循特定文体规范。例如《汉语大词典》指出,“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公文文体(《汉语大词典》第4卷,第222页)。
函
原指封套,引申为密封的书信。在外交语境中,“函”特指以官方名义密封传递的正式信札,多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往来文书,强调其机密性与礼节性。据《古代汉语词典》释义,“函”可指“书信、信件”(商务印书馆,第513页)。
复合词“表函”的特定用法
该词常出现在外交或朝贡体系的记载中,代指藩属国、邻邦使者递交的官方文书总称。例如《宋史》中“高丽遣使奉表函以来”,即指高丽国使节携带正式国书觐见。此类文书需符合中原王朝的文书制度,体现君臣名分或邦交礼仪,具有政治象征意义。
参考来源
(注:因古籍类术语的权威释义多源自纸质辞书,此处提供经典工具书名称供查证。)
“表函”是古代用于上呈天子的正式函件,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字义与历史文献综合解释:
唐代白居易《与吐蕃宰相钵阐布敕书》提到“昨者方进表函,旋令召对”,说明表函需通过正式流程递呈,且天子可能据此召见臣子。
“表函”一词现代已不常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书制度,可参考《唐六典》等典籍。
哀诏白绵豹犆宝踪褊阨髀枢才绪抽讽牀帐丹轮稻尾點鐵成金凋疎斗叶子尔后匪薄封署分情破爱佛宝公馆管城君归梦行当河涌轰烈豁口健吏剪书教科书桀傲不驯钧旨可体空当脍截款学寡闻坤倪联电灵车灵章莅事雒诵驴生戟角瓮生根蒙眇命缕奇突沙雁失声痛哭忝职跳落同域透支银脱秤托管兔苑网罩滃泱无冀武阳下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