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贡税的意思、贡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贡税的解释

犹赋税。《孟子·万章上》:“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后汉书·伏湛传》:“ 渔阳 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奴隶制的下限在春秋与战国之交》:“实行新制度的 季孙氏 执掌了霸权,三家都采取了征税制,而 鲁国 的政府实际上变成为地主政权机构,政府的基础是建立在地主的贡税上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贡税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财政制度,指臣民向君主缴纳的赋税与贡品的统称。其核心内涵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制度构成与历史演变 "贡"最早见于《尚书·禹贡》,特指各地诸侯向中央进献的土特产。商周时期形成"九贡"体系,包含祀贡、嫔贡、器贡等类别(《周礼·天官》)。至秦汉时期,"税"逐渐成为主体,如汉代田租、算赋与口赋并行的制度(《汉书·食货志》)。唐代两税法改革后,实物贡纳向货币化转型(《中国赋税史》)。

二、社会功能与实施形态 贡税具有双重属性:既包含强制性的赋税征收,如明代"一条鞭法"规定的银两折算制度;也包括象征政治臣服的礼仪性贡品,如清代蒙古王公进献的"九白之贡"(《清会典》)。《说文解字》释"贡"为"献功也",强调其政治象征意义;"税"从"禾"从"兑",体现农业社会的经济本质。

三、现代学术研究范畴 当代学者将贡税制度细化为三个研究维度:财政史视角下的国家收入体系(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社会史层面的资源再分配机制(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以及文化象征意义上的权力认同符号(《剑桥中国史》)。《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古代臣民向朝廷缴纳的赋税和贡品"的集合概念。

网络扩展解释

贡税是中国古代臣民向皇室缴纳的金钱、实物等赋税的统称,亦称“贡赋”。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贡税是古代政权通过强制手段征收的财物,形式包括粮食、布帛、货币等,主要用于维持皇室开支和行政运转。例如《孟子·万章上》提到“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表明其作为统治体系中的经济基础功能。

2.历史来源与演变

3.功能与形式

贡税是古代中央集权经济体系的核心,兼具财政功能和政治象征意义。其形式随时代演变,但本质始终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经济纽带。更多细节可参考历史文献及《孟子》《后汉书》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傍说箄筏裨王差委垂头拓翼次之道谀典书鼎纶邸园发哕封驳奋逸府库公敛鬼炁贵同豪强横溃禾线鸿爪雪泥画布画凭花样子结巴谨饬经架久旸卷迹决局觉人觉世课蜜狂愚卤化茂叔没耳性篾匠民夷某士乃心王室陪小心缾储驱龄人话弱毫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设厨摄丝盒子十二分星石花市井失迎岁出素履头钱外貌枉系尉律学无所用之亵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