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称远祖的配偶。《国语·周语下》:“我皇妣 大姜 之姪, 伯陵 之后, 逄公 之所凭神也。”
(2).对亡母的敬称。《礼记·曲礼下》:“祭……母曰皇妣。”《后汉书·安帝纪》:“皇妣 左氏 曰 孝德皇后 。”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皇妣累封 越国太夫人 。”
“皇妣”是古代汉语中的敬称,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对亡母的尊称
源自《礼记·曲礼下》中“祭……母曰皇妣”,指在祭祀或碑文中对已故母亲的敬称。例如宋代欧阳修在《泷冈阡表》中称其母为“皇妣”。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尤其用于彰显亡母的尊贵身份。
指远祖的配偶
见于《国语·周语下》,如“我皇妣大姜之姪”,意为对远祖妻子的尊称,通常用于追溯家族先祖时提及女性祖先。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理解该词,避免混淆历史含义。
《皇妣》是汉语词汇,用来形容皇帝的母亲。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宫廷文化,用来表示皇后的母亲。
《皇妣》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皇(王字旁)和妣(女字旁)。
《皇妣》这个词共有10笔。
《皇妣》这个词在古代常被使用,主要出现在宫廷语言和文学作品中,用以描述皇帝母亲的尊贵地位。
现代繁体字写作「皇妃」。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以《皇妣》为例,古时候的写法如下:
皇:
皇字的上方有一个「工」字形状的部分,下方为一横,表示为天子的尊贵地位。
妣:
妣字的上边以「女」字旁形状的部分为头,下方为长短不一的几笔,表示为妇女的意思。
皇妣在古代宫廷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皇后、皇妃、皇子、皇族
皇太后、皇后娘娘
庶妃、庶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