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称记载国史的史册。《文选·张协<七命>》:“生必耀华名於玉牒,殁则勒洪伐於金册。” 李周翰 注:“玉牒、金册,并国史也……谓生死必须垂名记功於史册,以示天下,传於后代也。”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恭惟留守侍郎,崇宣古道,茂冠人彝,濬雅量于玉渊,耀华勋于金册。”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七·泰山没字碑》:“史传封禪有金册石函,金泥玉检,此非其石函乎!”
(2).金箔制的册封诏书。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又有金册、玉册。玉册长六寸餘,宽约四寸,页厚二分,边刻龙文,面书‘敕封达6*赖剌麻玉册’……金册大小如之,亦十五页,而联其脑,如展书者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金册汉语 快速查询。
“金册”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其解释综合了历史文献和不同来源的考证:
金册最初指代记录国家历史的官方文献,常用于彰显功绩或传承重要事件。例如《文选·张协<七命>》中提到“勒洪伐於金册”,即通过金册记载重大功勋,以传后世。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代对历史记载的重视,常与“玉牒”并称,共同构成记录王朝兴衰的载体。
清代时期,金册被特指为以金箔制作的册封文书,主要用于皇室或宗教领袖的加封仪式。例如:
部分资料提到“金册”作为成语,比喻珍贵的事物(如家族谱系或重要文献),但这一用法较为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圣武记》等清代史籍,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来源:)。
金册是指一种用金银等贵重金属装饰和装订而成的册子,通常用于记载或庄重地呈现重要的文字内容。在历史上,金册常被皇室贵族用作册封亲王、亲贵、重要官员或将军的封爵册。除了权贵的使用,金册也常见于具有纪念和纪录意义的场合,如重要的婚礼、庆典和纪念活动。
金册的拆分部首为金字旁,表示与金属相关。金册的总笔画数为15画。
金册一词源自于古代的典籍,最早可追溯到《晋书·别传》。根据史书记载,晋代将领成海曾以金册册封过桓温,从而使得金册一词开始在历史上广为使用。在繁体字中,金册的写法为「金冊」。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金册的写法有一些变体。例如在金字旁上方加撇,形成「釒」字旁,加弯曲的竖折,形成「釰」字旁,这些都是古代汉字中金册的写法变体,现在已经不再使用。
1. 他获得了一本金册,这意味着他将被册封为伯爵。
2. 他们在庄重的仪式上展示了一本镶金的金册,以纪念这个特殊的时刻。
金册的相关组词有:金铃、金牌、金印、金字、金属等。
金册的近义词有:金册册封、金身册册,反义词为:木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