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秘箓的意思、秘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秘箓的解釋

道教神秘的文書。 唐 陳子昂 《洛城觀酺應制》詩:“蒼極神功被,青雲祕籙開。” 唐 殷堯恭 《府試中元觀道流步虛》詩:“玄都開祕籙,白石禮先生。” 明 陳子龍 《古樂府·五遊篇》:“雲笈傳吾道,祕籙署我名。”《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王曾 ﹞復上疏曰:‘國家受殊祥,膺祕籙,就嚴城之北隅,啟列真之祕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秘箓是由“秘”與“箓”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漢語詞源及宗教文化角度解析。“秘”本義為隱秘、不可公開,《說文解字》釋作“神也,從示必聲”,指代神秘不可測之事;“箓”在《玉篇·竹部》中解釋為“竹高篠也”,後引申為道教記載天神名錄、符咒圖谶的典籍,特指具有宗教法力的文書憑證。

在道教體系中,秘箓被賦予三重内涵:其一為傳度弟子的經籍憑證,如《隋書·經籍志》載道教受道之法需“初受《五千文箓》,次受《三洞箓》”;其二指代驅邪鎮煞的符咒圖文,如《道法會元》所述“箓者,錄天神靈吏之名,用以劾治萬鬼”;其三象征修煉者通神的資格認證,據《雲笈七籤》記載,得授真箓者能“登壇告盟,奏表上天”,獲得神靈庇佑。

該詞在文學作品中多用于營造神秘意境,如唐代李商隱《贈白道者》詩句“十二樓前再拜辭,靈風正滿碧桃枝。壺中若是有天地,又向壺中傷别離”中,“碧桃枝”即暗喻秘箓載體。當代《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道教秘文秘典”,《宗教大辭典》則強調其“溝通人神關系的媒介”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秘箓”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mì lù,主要與道教文化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指道教中記載神秘法術、符咒或經文的文書,通常被視為具有神聖性或特殊力量的典籍。這類文書多用于宗教儀式、修煉或傳承教義,内容常涉及隱晦的符號和咒語。


2.來源與文學引用


3.相關概念


4.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秘箓”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形容未被公開的珍貴文獻或神秘典籍,例如:“這部古籍堪稱武林秘箓,記載了失傳的武學心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道教符箓文化,可參考《道藏》或相關宗教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物保不齊薄軬車弊惡槟榔嶼肸蝢嶓岷钗镮尺寸赤舃初吉出孝俶裝待報奠安範軌逢福符理賦詠更賦更徙狗吠非主官閥诂釋晃着見面禮錦西究察酒燕棘針門聚蓄客庭空靜來賓羸困淩寒廪假履尊碼瑙磨晚魔影慕志帕服骈軌撲簌秋根如椽之筆鋭利三尺法申罰勝兵束心貪歡跳塔輪鍘外商投資企業銷沮小詩枭鸮霞張蟹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