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驳饬的意思、驳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驳饬的解释

驳斥告诫。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致刘次白抚部事》:“继闻此事,已奉中旨再三驳飭。” 清 龙启瑞 《上梅伯言先生书》:“有一、二能办之员,且多方驳飭之,使逆知吾意而不敢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驳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由“驳”(辩驳、反驳)和“饬”(整顿、整治)组合而成,意为驳斥并告诫对方改正。该词既包含否定错误观点的含义,又强调要求对方修正行为或言论。

  2. 历史语境中的使用
    多见于清代文献,例如:

    • 清代梁章鉅《归田琐记》提到“中旨再三驳饬”,指朝廷对下级指令的批评与责令整改。
    • 清代龙启瑞在书信中用“多方驳饬之”,表示通过多次驳斥告诫约束他人行为。
  3. 现代适用性
    该词属于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仅在研究古籍或特定文学创作时可能涉及。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驳斥、告诫、训诫
    • 反义词:默许、放任

注意:部分网络解释提到“上级对下级”的层级关系,但权威典籍未明确限定使用场景,仅强调“驳斥+整治”的双重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驳饬(bó chì)一词的意思是批驳、驳斥。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马”是马的象形部首,表示与马相关的含义,而“口”是嘴巴部首,表示与言辞相关的含义。驳饬的总笔画数为13画。 《驳饬》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庄子·逍遥游》,其中有一句话“无可无不可,熏兮,如是。庖丁厉其齐,胝任发其肤,昆弟不见,如隔日月;驳饬不形于色,动静不形于声。”这里的“驳饬”意为反驳、辩驳。 在繁体字中,《驳饬》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在字形的细节上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对那些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驳饬。 一些与驳饬相关的组词有:反驳、辩驳、驳斥等。 与驳饬近义的词语包括:辩护、反对、驳回等。 相反的意思可以用“赞同”或“接受”等词来表达。 希望上述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