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翫谑的意思、翫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翫谑的解释

犹戏谑。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卢质 字 子徵 ,性好翫謔,为 庄宗 管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翫谑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汉语词汇,由“翫”与“谑”二字复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以轻慢、戏弄的态度开玩笑,常带有不庄重或放纵的意味。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翫 (wán)

    通“玩”,本义为习熟、反复研习(《说文解字》:“翫,习厌也”),后引申为因熟悉而生轻慢之心,如“翫忽职守”。在“翫谑”中,侧重轻慢、不经心的态度。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2. 谑 (xuè)

    指戏言、玩笑(《说文解字》:“谑,戏也”),但隐含过度或失礼的调笑,如“谑而不虐”(玩笑而不刻薄)。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二字组合后,“翫谑”强调以轻浮之心行戏弄之事,区别于单纯的幽默或调侃。


二、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轻慢戏弄。” 例证引清代黄宗羲《陈苇庵年伯诗序》:“余虽老而失学,然不敢以翫谑之语,入笔札以欺先生。”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未直接收录“翫谑”,但“谑”字条注明:“开玩笑:戏谑|谐谑|谑称。”其贬义语境与“翫谑”的轻慢义相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指出“翫”有“习惯而不重视”义,“谑”含“嘲弄”义,复合词多用于批评言行失当。

    来源:王力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


三、使用场景与语义倾向


四、经典用例

  1. 《南史·卷八十·贼臣传》

    “(侯景)翫谑宸极,狐媚宫闱。”

    释义:轻慢戏弄皇权,以媚态迷惑后宫。

    来源: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

  2. 清代黄宗羲《陈苇庵年伯诗序》

    “不敢以翫谑之语,入笔札以欺先生。”

    释义:不敢用轻慢戏弄的文字写入书信欺骗尊长。

    来源:黄宗羲《南雷文定》(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


五、语义演变

唐宋后,“翫”渐被“玩”取代,“翫谑”使用减少。现代汉语中,其义由“戏弄”“亵玩”等词继承,但古语的庄重批判性减弱。

“翫谑”是具贬义的文言词,形容因轻慢而戏谑他人,反映古代对礼节的严格规范。其释义需结合尊卑语境理解,现代使用需注意场合以避免歧义。

网络扩展解释

“翫谑”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由“翫”和“谑”二字组成,需拆解分析:

  1. 翫(wán)
    本义为“习惯、习以为常”,后引申为“玩弄、戏弄”,如《左传》中“翫岁而愒日”指虚度光阴。古时常与“玩”通假,但更强调带有轻慢态度的行为。

  2. 谑(xuè)
    指用言语开玩笑,如《诗经·郑风》中“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形容幽默而不失分寸的调侃。

组合含义
“翫谑”可理解为带有戏弄或轻慢态度的玩笑,可能用于描述不庄重的调笑行为。但需注意:

若您有具体出处或例句,可提供以便更精准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鹳波黎博洛尼亚大学材气丑娸出跋辞言凑拢大处大前天低偎陊泐愕视燔烧飜手云覆手雨封玺感染恭虔鬼朴国廪閈闳谾壑槐棘黄云搳脱华月肩注教规骄淫晶灿灿惊女金块珠砾旧坊蔻丹癞可流精鹿卢剑率劝名第明眸皓齿祈报群雄逐鹿区夏爇香顶礼鳃孔尚食赏悦栅垒神孙螫手解腕思政榫眼田舍娘髫稚窝心酒闲敞箱交狭坐谐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