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嗣。《仪礼·丧服》:“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三年》:“ 莽 召明礼少府 宗伯凤 入説为人后之谊。”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胡明仲本末》:“故为人后者,不顾私亲,安而行之,犹天性也。”
“人后”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结合权威词典及语言学资料解释如下:
一、空间位置:指人的背后或身后
指具体方位上处于某个人或人群的后面。例如“他悄悄站在人后观察”。此义项强调物理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常见于描述具体场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后”的方位义有明确界定,指“背面的;空间或时间上靠近末尾的”。
二、时间顺序:指他人之后
表示在时间序列或行为顺序上晚于他人,带有跟随、效仿或次序靠后的意味。如“不甘人后”即指不愿落后于他人。此用法体现了汉语中“后”表示次序的概念,《汉语大词典》收录“人后”此义项,释义为“在他人之后”。
三、引申义:指非公开场合或私下状态
此为常见引申用法,强调避开公众视野的私下言行。例如“人前谦和人后刻薄”,指公开场合与私下行为不一致。此义项在语用学中体现汉语“人前-人后”的对比结构,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分析此类结构时指出,“人后”隐喻非公开情境。
权威来源参考: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官方链接:https://www.cp.com.cn/book/cb8f3662-a.html)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官方链接:https://www.cishu.com.cn/c/2021-07-29/2990.shtml)
: 北京大学中文系.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 商务印书馆, 2010. (官方介绍页:http://www.cp.com.cn/book/7f342a5e-6.html)
“人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核心解释
“人后”指过继或继承的子嗣,即家族中因血缘关系或宗法制度被确立为继承人的后代。这一用法源自古代宗法制度,常见于《仪礼》《资治通鉴》等典籍。例如《仪礼·丧服》中提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强调继承者的义务。
历史背景
在古代宗法社会,继承问题涉及家族延续和财产分配,“为人后”需遵循特定礼仪规范,如宋代周密《齐东野语》中提及“不顾私亲”的伦理要求。
可能的误用或引申
部分现代资料(如)提到“人后”作为成语,解释为“背后做坏事或说坏话”,但此用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是网络语境下的误传。例如例句“冒领军功……此人后尘”中的“人后尘”实际源自成语“步人后尘”,与“人后”无关。
使用建议
在正式语境中,建议沿用“后嗣”这一传统含义;若遇到引申义,需结合上下文谨慎判断其合理性。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原文。
报失拔拯边角料宾宾兵贵先声波儿象才广妨身詧核常生乘处摧弦担误电光敌忾同仇犯暴分北蜂媒蝶使扶架夫荣妻贵光明大道鹤发童颜龁肬合玉黄旛皇条讙然花文灰僇晖日回头人获成叫名夹叙夹议家至人说金刚石婚惊心丧魄陖翟鞠问来世不可待冷库流年明辙难割难舍南平獠凝颦平波七七事变曲鬯人浮于事沙漠化上雨删简删润折丹试雨疏从束拘树上开花弹拨无回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