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辞官不仕。策,策书,古代命官受爵的符信。 汉 蔡邕 《彭城姜伯淮碑》:“赫赫圣皇,仍获其聘。委策辟国,守此玄静。”
“委策”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辞去官职、不再担任职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委策”字面指交还策书,实际表示主动辞官的行为,常见于描述士人因个人志向、隐退意愿或政治环境变化而放弃官职的语境。
如汉代蔡邕《彭城姜伯淮碑》中“委策辟国,守此玄静”,即用“委策”描述姜伯淮辞官归隐的行为。
该词与“挂冠”“致仕”等表达辞官的词汇类似,但更强调主动放弃官职的仪式性(通过归还策书体现)。
“委策”是古代官员通过归还任命文书(策书)来表明辞官意向的专称,体现了古代职官制度与士人进退的关联性。需注意该词现代已罕用,主要用于文言或历史研究场景。
委策(wěi cè)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委”是部首,也是第一个字,意为“交付、托付”,“策”是第二个字,意为“计策、策略”。委策的意思是把事情交付给别人去处理,委托并制定计策或策略。
委策一共由9个笔画组成。其中,“委”右边的小方块部分是“女”字的部首,而“策”则是古代兵器“戈”的后半部分的演变。
委策是汉字的合成词,源自古代汉语。在繁体字中,委策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差异,但是委策的基本形态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在古代金文中,委字的形状更加简单,没有明确的女字部首;而策字中的戈字部分也可以更加明显。
他把这个重要的决策委策给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团队。
委员、委托、委派
委任、委托
亲自、自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