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的意思、对偶的详细解释
对偶的解释
(1) [dual]∶在命题演算中,整个公式里交换合取与变换而得到的结果
(2) [antithesis]
(3) 两个相反成分中的第二个
与论题对立的对偶
(4) 一种修辞方式: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或用两个对称语句加强语言效果(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5) [spouse]∶指配偶
详细解释
亦作“ 对耦 ”。1.犹对手。《晋书·周顗传》:“ 顗 在朝中时,能饮酒一石,及过 江 ,虽日醉,每称无对偶。”
(2).指夫妇双方身份、地位相配。《左传·昭公二年》“非伉儷也” 唐 孔颖达 疏:“ 少姜 是妾,非敌身对耦之人也。”
(3).泛指配偶。《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紫燕黄鶯,緑柳丛中寻对偶。”
(4).修辞格之一。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属文者对耦。”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含风鸭緑鳞鳞起,弄日鹅黄褭褭垂。’读之初不觉有对偶。”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然 汉 魏 以来,尚多散行,不尚对偶,自 谢灵运 辈始以对属为工,已为律诗开端。”
词语分解
- 对的解释 对 (對) ì 答,答话,回答:对答如流。无言以对。 朝着:对酒当歌。 处于相反方向的:对面。 跟,和:对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对立。对流。对接。对称(坣 )。对峙。 说明事物的关系:对于。
- 偶的解释 偶 ǒ 用木头或泥土等制成的人形:偶像。木偶戏。 双,对,成双成对,与“奇(?)”相对:偶数。偶语(相对私语)。对偶。无独有偶。 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偶或。偶然。偶合。偶尔。偶感。偶发事件。
网络扩展解释
“对偶”是一个多领域共用的概念,其核心含义是通过某种对称或对应关系,将事物或问题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以辅助分析或表达。以下是不同学科中的具体解释:
1. 文学修辞中的对偶
指用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增强表达效果。
特点:
- 形式对称(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内容互补或对比(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常见于诗词、对联、骈文等文体。
2. 数学中的对偶
(1)几何学
某些几何图形可通过特定规则互相转换,例如:
- 多边形对偶:三角形与六边形互为对偶,顶点与边对应交换。
- 射影几何:点与直线在平面中具有对偶性,定理可通过互换“点”和“直线”得到新定理。
(2)线性规划
原问题与对偶问题通过变量和约束条件互换实现关联:
- 原问题为最小化目标函数,对偶问题则为最大化;
- 若原问题有最优解,对偶问题也有相同目标值(强对偶定理)。
3. 逻辑学中的对偶性
在命题逻辑中,通过否定和运算符交换形成对偶命题。例如:
- 德摩根定律:$
eg (P land Q) equiv
eg P lor
eg Q$,即“非(P且Q)”等价于“非P或非Q”;
- 对偶性常用于简化逻辑表达式或证明。
4. 计算机科学中的对偶
- 图论:平面图的对偶图将原图的区域映射为顶点,边对应连接;
- 优化问题:如网络流问题中,最大流与最小割互为对偶,通过解决对偶问题可简化原问题。
对偶的本质是通过对称或映射关系揭示不同形式间的内在联系,其应用贯穿于语言表达、数学证明、算法设计等领域,帮助人类以更高效或更深刻的方式理解复杂问题。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对偶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成对出现的事物或概念之间相互对立或相互补充。它的拆分部首为对(duì)和示(shì),共有8个笔画。《对偶》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是对事物或思想进行分类或对比时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繁体字中,对偶的写法为「對睪」。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个例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对偶的,一个人的缺点正好是另一个人的优点。对偶表明相对互补的关系。组词:对偶关系、对偶词、对偶对比。近义词:配对、互补。反义词:不对称、不匹配。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拜识扮会禀白不请自来不顺眼舛戾贷放胆战心寒奠基礼定时器发镘繁弦騑服疯瘫格令勾勾搭搭勾卒光明正大鬼伥孤豚寒谷回春豗聒翚矫灰色火遁货客键垫涧底松季春济胜之具钧石漏斗牧畜批落器度清明上河图寝嘿蛩机阙乏日蹙乳医散虑三维空间禅让声势深洽四川思至踏竿堂官同属彤暑文令香房香筒项头线索献享携叛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