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到的言論,中肯的道理。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八篇:“借 吳 楚 為客主,先言輿輦之損,宮室之疾,食色之害,宜聽妙言要道,以疏神導體。于是説以聲色逸遊之樂等等。”
“妙言要道”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妙”指言辭精妙、深微,“要”表示重要、中肯,整體指精辟的言論和深刻的道理。它強調語言表達既巧妙又切中本質,能引發深刻思考,例如“一針見血、直指本質的話語”。
二、出處與演變 最早出自漢代枚乘的《七發》:“今太子之病,可無藥石針刺灸療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說而去也。”。原指用精妙言論治病,後演變為形容言辭與道理的價值。
三、結構與用法
四、示例與延伸 例如:“他的發言堪稱妙言要道,短短幾句便揭示了問題的核心。”該成語不僅用于書面語,也可形容日常中令人豁然開朗的見解。
《妙言要道》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言辭非常精妙,能夠闡述事理的要點。
《妙言要道》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妙和言。
妙字的部首是女,由9個筆畫組成。
言字的部首是言,由7個筆畫組成。
《妙言要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禮記·大學》。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一種高超的辯論技巧,表達外貌娴熟,内涵深刻的言論。
在繁體字中,《妙言要道》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妙字的寫法在篆書時期為「⺡苗土水」,在楷書時期為「女綠丯角」。
言字的寫法在篆書時期為「言」,在楷書時期為「讠」。
他的演講妙言要道,使人們對那個問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記者一針見血地講述了事實真相,展現了他的妙言要道。
1. 妙語連珠:形容說話非常巧妙,連續不斷。
2. 理直氣壯:形容言辭中的道理非常清晰,堅定自信。
3. 推波助瀾:形容用言語或行動來幫助事情的發展。
口若懸河、巧舌如簧、辯才無礙。
啞巴:形容不會說話或不願意說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