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unite]∶团聚
团圞润霜质。——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诗》
(2) [round]∶浑圆
天上月团圞,世间人聚会
(1).团栾。圆貌。 前蜀 牛希济 《生查子》词:“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元 曾瑞 《醉花阴·怀离》套曲:“明滴溜参儿相搀,剔团圞月儿初淡。”《孽海花》第二回:“见尚有一客……体雄伟而不高,面团圞而发亮,十分和气。” 续范亭 《中秋夜泊南湖》诗:“ 烟雨楼 头游子梦,团圞月照岸边舟。”
(2).团栾。借指月宫。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七寳团圞,周三万六千年内;一轮皎洁,满一千二百里中。”
(3).团栾。团聚。 唐 杜荀鹤 《乱后山中作》诗:“兄弟团圞乐,覊孤远近归。” 明 冯梦龙 《山歌·比》:“奴愿团圞到白头,不作些时别。”《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把妻儿老小接在一处,团圞着,强如做个穷翰林。”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们是雍睦地享受着团圞的幸福的。”
(4).团栾。环绕貌。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相呼团圞坐,聊慰衰莫齿。”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和狱中诗》:“忘怀且共团圞坐,满炷炉香説善因。”
“团圞”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词义引申 该词隐含“完整无缺”的哲学意味,如《说文解字注》分析“圞”为“圆全”,常与“团”连用强化圆满意象。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场景,例如冰心《寄小读者》中“中秋团圞之夕”。
三、词源演变 “团”初文为圆形谷物堆(《说文解字·囗部》),“圞”后起表“圆围”,二者在南北朝文献中始现组合用法,唐宋后逐渐定型为固定词汇。
参考来源
“团圞”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uán luán,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团聚
指亲人或事物聚集、团圆的状态。
例: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诗》中“团圞润霜质”,形容霜质凝聚成圆润之态;续范亭《中秋夜泊南湖》诗“团圞月照岸边舟”,以月圆暗喻人间团圆。
浑圆
描述物体形状圆润饱满。
例:元曲《醉花阴·怀离》中“剔团圞月儿初淡”,指月亮浑圆;《孽海花》描写人物“面团圞而发亮”,形容面容圆润。
借指月宫
因月圆象征团圆,故引申代指月亮或月宫。
环绕貌
形容事物环绕、围聚的状态。
“团圞”兼具自然形态(圆)与人文情感(聚)的双重内涵,是汉语中融合物象与情思的典型词汇。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诗词注解。
白斩鸡被害人变橘獊囊草垡嵾嵯长期抽簪楚腰卫鬓存亡安危惔怕电气灯妨功害能反正高识远见谷日环域奸暴解红阶历经济作物酒后茶余姬易科集匡俗烂杀立竿见影醽渌礼序挛结陆驰轮日秘简命术南洋馁士酿辞褭丝驽筋排拶髼鬃披心乾霍乱欠账气禀秦桥曲恕勝氣施钩尸注收封水电琐屑天花铁牀铜鱼符王子乔武卫五雉小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