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妙悟的意思、妙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妙悟的解释

犹言神悟。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粉蝶》:“ 阳 目注心凝,对烛自鼓;久之,顿得妙悟。” 黄宾鸿 《题朱生君实延龄遗墨》诗:“ 班 马 浓香 屈 宋 艳,妙悟绘事皆同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妙悟是汉语中一个融合哲学与美学意蕴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超越常规逻辑的深刻领悟或直觉性通达。以下从词典释义、词源演变及跨领域应用分层解析:


一、基本释义与词源

  1. 直觉性顿悟

    指不依赖理性推演,通过直观体验瞬间把握事物本质的智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其为“超越寻常的悟性;颖悟”,强调其突破常规思维的特性。

    例:禅宗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通过妙悟直达真理。

  2. 词源演变

    “妙”本义为精微、玄奥(《说文解字》释“妙,神妙也”),"悟"指心性觉醒(《玉篇》云“悟,觉也”)。二者合成于魏晋玄学与佛教中国化时期,如僧肇《涅槃无名论》提出“玄道在于妙悟”,赋予其哲学本体论意义。


二、佛教哲学中的深层内涵

在佛学语境中,妙悟特指对空性真如的直观证得。《佛学大辞典》界定为“超越言语思辨,直契实相的智慧”,具有三重特性:


三、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

宋代以降,“妙悟”成为艺术创造与鉴赏的理论支柱:

  1. 严羽《沧浪诗话》体系化

    提出“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主张诗歌应追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意境,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表达。

  2. 书画理论中的升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强调“画家以古人为师,进此当以天地为师,终当以心源为师”,将妙悟延伸为对自然法则与主体心性的双重洞察。


四、现代语境中的延伸用法

当代使用聚焦创造性思维与跨领域洞察:


权威文献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文物出版社, 1984影印版.
  3. 严羽著, 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
  4.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5校注本.
  5. 许慎.《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2013整理本.

(注:为符合原则,参考文献仅标注权威出版物信息,未提供不可验证的网络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妙悟”是一个融合哲学、宗教与美学意蕴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妙悟”由“妙”与“悟”组成:


二、佛教与禅宗的深化

  1. 佛经起源
    “妙悟”最早见于后秦佛经,如《涅槃无名论》提出“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强调通过参禅直达真理。
  2. 禅宗发展
    禅宗将其发展为“顿悟”,主张通过直觉体验“识心见性,自成佛道”,达到清净空灵的精神境界(参考《坛经》)。

三、文学与艺术领域的应用

  1. 诗学理论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类比诗歌创作,强调灵感与直觉的重要性。
  2. 书画艺术
    明清文人将“妙悟”用于评鉴书画,如黄宾鸿提出“妙悟绘事皆同源”,认为艺术创作需超越技巧,追求意境。

四、现代语义与延伸

现代语境中,“妙悟”多指对复杂问题或艺术精髓的敏锐洞察,例如:


“妙悟”经历了从道家哲学到佛禅修行,再到文艺美学的演变,其核心始终围绕“超越理性、直抵本质”的领悟方式。如需更完整的历史脉络,可参考(道客巴巴)和(读书笔记)中的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安分守已暗谷报告文学兵权炳若观火並緣比赛不穣城铺玳瑁编捣臼短櫂儿畜飞升腾实妇业古腔古调故址海产忽慌回春妙手火名讲书祭酒骄睨嘉禧佶烈炯然瘠弱九伯风魔季月季子裘锔子可泣可歌袴腿老身长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乐兵陵籍笼圈铝土矿马扁能者为师鮎鱼缘竹竿剽猾剖卵前代三不管沙笼山獭十八房时康殊宠树隙簨簴踏籋镗威天假推转违伐斡旋嚣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