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民的意思、罢民的详细解释
罢民的解释
(1).不从教化、不事劳作之民。《周礼·秋官·司圜》:“掌收教罢民。”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罢民谓恶人不从化、为百姓所患苦而未入五刑者也。”《周礼·秋官·大司寇》:“以圜土聚教罢民。” 郑玄 注:“民不愍作劳,有似於罢。”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一:“老去头衔更何有,从今祇合号罢民。”
(2).疲困之民。《吕氏春秋·适威》:“骤战则6*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罢马不畏鞭箠,罢民不畏刑法。”
(3).谓使民疲劳。《左传·昭公四年》:“取陵于大国,罢民而无功。”《晏子春秋·杂上十七》:“年充众和而伐之,臣恐罢民弊兵,不成君之意。”
词语分解
- 罢的解释 罢 (罷) à 停,歇:罢休。罢工。罢课。罢市。罢论(打消了打算)。罢笔(停止写作)。 免去,解除:罢免。罢官。罢职。罢黜。 完了,毕:吃罢饭。 罢 (罷) 同“吧”。 罢 (罷) í 古同“疲”,累。 笔画数:; 部首:罒; 笔顺编号:
- 民的解释 民 í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同“苠”。 官 笔画数:; 部首:氏;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罢民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罢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一、不从教化、不事劳作之民
指不服从社会规范、不从事生产劳动的群体。西周时期将这类人视为“不法之民”,类似现代的无业游民或流浪汉。例如《周礼·秋官·司圜》记载:“掌收教罢民”,郑玄注解释为“恶人不从化,为百姓所患苦而未入五刑者”。
二、疲困之民
指因战乱、劳役等陷入贫困的百姓。如《吕氏春秋·适威》提到“骤战则民罢”,《盐铁论·诏圣》则用“罢民不畏刑法”比喻困苦民众对压迫的麻木。
三、使民疲劳
作动词使用时,表示过度役使民众导致其疲惫。如《左传·昭公四年》批评“罢民而无功”,《晏子春秋》也提到滥用民力会导致“罢民弊兵”。
补充说明:
- 词源上,“罢”通“疲”,故“罢民”常与民众困苦状态相关。
- 该词反映了古代社会治理中对社会边缘群体和民生问题的关注。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礼》《盐铁论》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罢民》这个词是在中国大陆俚语中常用的一个词汇,用于形容某人主动不参与某种活动或聚会。它是由“罢”和“民”两个字组成的。下面我给你详细展开解释一下。
首先,我们来拆分一下《罢民》这两个字的部首和笔画。 《罢》这个字的部首是网,笔画数是9;《民》这个字的部首是氏,笔画数是5。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罢民》这个词的来源。《罢民》主要是在网络文化发展中产生的。它源自于网络上讨论一些活动、聚会等的话题。当有人不参与某个活动时,他们会说自己“罢民”。
然后,我们来讨论一下《罢民》在繁体字中的写法。繁体字中,《罢》这个字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不变;而《民》这个字的写法在繁体字中是「民」。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古时候《罢民》这个词的汉字写法。根据历史记载,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由于《罢民》这个词源于网络文化,它并没有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下面是一个例句使用《罢民》这个词:
小明昨天罢民了,没有参加我们的聚会。
同时,我们来看一下与《罢民》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与《罢民》相关的一些词有罢免、不参与、抵制等。近义词可以是拒绝参与、远离等。反义词可以是积极参与、踊跃参加等。
希望以上解释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随时提问哦!
别人正在浏览...
暗昧之事笔画避煞浡潏不愉残菊吃悸敕教垂衣催索雕靡地窰鄂博洱海反系副职龚贤光年关羽过省孤掌酣卧皇都降升将妄精妙景重金容究审钧驷举贤使能愧颜老椿老来礼愿镂本漏夕卢胡闹茶旁人泮合槃琴炮衣破腊倛丑确考人中时儁搜慝损友天父停滞同辈通梭凸轮外身霞朝孝烈下欠溪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