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 唐 杜审言 《扈从出长安应制》诗:“龙旗縈漏夕,凤輦拂鉤陈。”
“漏夕”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但主要解释如下:
深夜(主流解释)
该词由“漏”(古代计时器)和“夕”(傍晚/夜晚)组成,字面指通过漏壶计时进入深夜时段。例如唐代杜审言的诗句“龙旗萦漏夕,凤辇拂钩陈”,描述深夜时分皇家仪仗的场景。此释义在汉典、诗词引用等权威来源中多次出现。
错过时机(少数解释)
部分词典提到其引申为“错过黄昏时刻,比喻失去良机”,但此用法在古籍和诗词中较少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或特定语境下的解释。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唐代文学典籍。
《漏夕》是一个中文词语,意思是“透漏夜晚”,指夜晚的微光透过灯与窗户之间的缝隙漏出来。
《漏夕》由部首“氵”(三点水)和“夕”组成。部首“氵”表示与水有关,而“夕”表示夜晚。总共拥有9个笔画。
《漏夕》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秋水》文中。在繁体中,该词的写法为「漏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些不同。关于《漏夕》的古代汉字写法可能会是「漏昔」。
1. 熄灯后,房间只有微弱的漏夕能让我辨认出周围的物体。
2. 窗外的漏夕照亮了她那张俏丽的脸庞。
类似的词语有:漏光、临夕、晓夕等。
与《漏夕》意思相近的词语有:透明的夜晚、微光之夜。
与《漏夕》意思相反的词语有:曙光、明亮的夜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