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8-1689) 明末清初画家。一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昆山(今属江苏)人。善画山水,取法董源、吴镇,重视写生,喜层层用墨,创造浓郁苍润的境界。与樊圻等并称“金陵八家”。有《夏山过雨图》等存世。著有《香草堂集》。
龚贤(1618—1689)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诗人,金陵八大家之一。以下是对其词义的详细解释:
人物背景
龚贤,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后流寓金陵(今南京)。明亡后隐居不仕,晚年生活清苦,以卖画、课徒为生,性格孤僻,与世疏离。
艺术成就
文学与书法
工诗文,著有《香草堂集》《画诀》等;书法学米芾而自成一格,行草尤具特色。
生平经历
早年参与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漂泊流离,入清后隐居南京清凉山,坚守遗民气节,以艺术寄托情怀。
龚贤是明末清初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其艺术融合写生与笔墨技法,诗书画兼善,生平经历与创作均体现了遗民文人的精神追求。
龚贤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龚”和“贤”。这个词语可以指代一个人名,也可以作为一个词语来使用。
根据汉字的结构,我们可以拆分出“龙”和“贝”两个部首。
龚的笔画数为13,贤的笔画数为12。
龚贤这个词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文献中。在《周礼·春官 ·司宫》一书中,有“贤贶”之称。贤,意为聪明、贤良。由于历史发展的演变,后来形成了“龚贤”这个词语。
龚贤的繁体写法为「龔賢」。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也有所不同。根据拓片和铭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古时候的“龚贤”拆分部首为「龍」和「貝」。
他的名字叫龚贤,是我们班级里的一名优秀学生。
龚翔、贤良、玉贤等。
龚明、贤达、贤能。
愚蠢、无能、庸才。
【别人正在浏览】